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20:30:22
中医认为春气通于肝,春季时体内的肝胆经脉旺盛活跃,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便可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一年365天都维持在最佳状态。春季养肝法有精神调养法,即清空思虑,放松心情,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饮食调理法,春季宜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韭菜等益肝养肝食物,少吃动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吃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春天气温开始回升,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以免造成寒邪伤肺,导致咳嗽感冒等,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干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应“下厚上薄”,立春时候的穿衣上身可以比冬天穿得略少,下身宜热一些,可以起到“养阳”的作用。
立春作息应该遵循“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的规则,即人的起居作息应晚睡早起,适当进行的户外活动,让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环境中重新复苏。
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早春除尘通风,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春寒料峭,而且除南方以外的地区比较干燥,加上风多、风大,花粉、飞絮的扩散量也大,过敏体质者在游玩时接触花粉、飞絮后,容易诱发容易诱发哮喘、皮炎、草麻疹、结膜炎及鼻炎等过敏症状出现。所以过敏体质者为了减低过敏风险,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出门,或者在出门时佩戴口罩和太阳眼镜,以免遇到干热或大风天气,最好关闭门窗。
春天的特性是舒发、伸展,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借助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的运行。春季调理宜抓住“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原则进行针灸或者艾灸。另外对肝、胆经刮痧可以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功效。取穴:大椎、气海、太冲、曲池、太冲。
大椎穴。属于督脉,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其可调节督脉和手足六阳经的经气,此时艾灸能更好地培补阳气,抵抗倒春寒,防治感冒。
气海穴。古语有云:“春灸气海,秋灸关元”。春天,正是艾灸气海的最好时节,有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
曲池穴。具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之功效。立春前后几天艾灸曲池穴可预防春季常犯的眼部疾病和皮肤病。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针刺或艾灸太冲穴可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