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0:51:00
□赵亚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电商平台热销的“中药泡脚包”等产品宣称排湿驱寒、助眠暖宫甚至备孕功效,但上海消保委调查显示,60款样品中仅2款达标,普遍存在伪品替代、染色掺假等问题。
中国人的养生意识自古以来就有,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到现在,养生话题热度还是居高不下。然而,这本应是滋养现代生活的宝贵财富,却被一些不良商家肆意利用,普通产品只要贴上“养生”标签,用中药的名义“镀金”,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畅销品。例如,某些商家将普通草药包装成有某种高效的茶包、泡脚包,以高价售卖给消费者,实则只是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完全是在收割消费者的信任和钱包。
在时代发展的同时,生活节奏也随之变快,叠加大环境变化与老龄化压力,人们亚健康状态普遍,使得“00后脱发”“00后保温杯里泡枸杞”“脆皮大学生”等类似话题不断增加。商家精准捕捉这种群体性焦虑,增加“养生焦虑”,用各种噱头引诱消费者下单,不注重产品质量和实际功效,却以“老中医推荐”“某三甲医院同款”“古法药方”等话术疯狂营销,并且营销效果显著,产品销量大增。
那为什么人们养生不去看中医,而购买养生产品呢?如今市场上的养生产品品类齐全,便捷易携带,操作简单,受到了现在非常多养生爱好者的热捧,但是很多消费者对于养生的了解来源于网络,认知不全面,把泡脚包、艾灸贴等产品当成“养生万能钥匙”,却不知“辨证施治”才是中医精髓。
养生本是好事,但过度的养生焦虑却不可取。面对身体健康问题,应该及时就医。养生产品本身并无过错,关键在于商家的不良行为。为了规范养生产品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我们应建立完善的“数字药检”体系,要求电商平台对中药材外用品实施严格的“一物一码”溯源管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追溯到源头,让消费者清楚了解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与此同时,要借助相关法律规定,让商家明确且严格区分“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的宣传界限,对于违规进行虚假宣传的商家和个人,必须依法严惩,将其永久禁入健康产业,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泡脚包“备孕”,卖弄中药的名头,比起商家的夸张营销,更需关注的是购买者对健康的认知方式。降温养生焦虑,不仅需要警惕商家的虚假宣传,更要重建基于科学认知的健康价值观——毕竟,真正的养生之道,从来不在电商平台的购物车里,而在对生命规律的敬畏与遵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