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朗普的“欧盟坑美论”为什么是错的?|巴伦宏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32:00    

作者|本·斯泰尔(Benn Steil),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国际经济主任,其最新著作为《未曾存在的世界:亨利·华莱士与美国世纪的命运》(The World That Wasn’t: Henry Wallace and the Fate of the American Century)。

编辑|蔡鹏程

或许,特朗普为其向欧盟27个成员国加征大规模新关税给出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理由是,这个联盟的“创立就是为了在贸易上坑害美国”。他似乎认为,该集团的组建,实际上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在与贸易伙伴——尤其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经济体美国——打交道时获得优势。然而,欧盟的历史却揭示了截然不同的事实。

欧盟是通过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创建的,旨在更好地在经济和政治上整合当时的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但这一目标并非冷战结束后才凭空出现的;事实上,它最早出现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由美国倡导、但法国反对的一份蓝图中。

欧洲共同体(EC)是在欧盟成立35年前,通过1957年的《罗马条约》建立的,而它本身又是通过1951年《巴黎条约》成立的六国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衍生。追根溯源,欧洲煤钢共同体本身又是马歇尔计划的产物——该计划由哈里·杜鲁门总统时期的美国国务院于1947年设立,其明确目标是让欧洲经济以最快速度从二战的废墟中复苏。

这一目标远非仅仅出于人道主义冲动。其首要目的是,在当时华盛顿眼中全球地缘战略意义最重要的地区,维护美国关键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华盛顿希望在欧洲,或至少在那些被认为暂时不会受到苏联威胁的地区,促成迅速而强劲的经济复苏。美国要求,作为其援助的条件,参与援助的16个国家必须整合彼此的经济以及决策能力。尽管法国后来在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的压力下,成为了推动一体化议程的领导者,但当初他们是被极不情愿地拉上创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道路的。例如,我们今天记得让·莫内是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但在战后初期,他最出名的是其旨在实现法国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莫内计划”。

法国最初更感兴趣的是掠夺德国的工业产能,他们要求华盛顿提供安全保障——既要防范德国,也要防范苏联的侵略——以此作为配合美国一体化构想的交换条件。这些安全保障最终在1949年4月4日得以落实,标志就是(当时拥有12个成员国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而这一天距离授权首批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法案通过,恰好是一年零一天。

为了推动欧洲一体化,特别是法德和解,美国为欧洲支付联盟(European Payments Union,运作于1950年至1958年)提供了担保,确保其成员国之间的所有跨境支付得以进行。如果没有这个机制,鉴于德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和战争索赔(后来大部分被取消),没有国家愿意与其进行贸易。然而,有了这个机制,欧洲内部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超其与美国的贸易——而这恰恰是华盛顿的目标。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管理者之一埃夫里尔·哈里曼曾公开坚称,“(马歇尔援助)的目的是激励各国自助”。与此目标一致,马歇尔资金被禁止用于“购买美国工业的过剩产品”。美国公司只能作为最后的供应商选择。

可以想见,要是特朗普知道马歇尔计划管理者的公开目标,竟然是帮助欧洲摆脱(或“减少”)对美国资本货物的依赖——毕竟,当时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根本无力购买这些东西——他肯定会大吃一惊。正是通过帮助德国复兴为一个高效运转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并恢复其西欧主要资本品供应国的传统地位,美国才得以重新平衡该地区的经济格局。最终,欧洲不仅成为了一个购买力更强、规模更大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市场,美国还收获了一个坚定而持久的军事盟友。

如今,当这个“解放日”后的世界驶入危险的未知水域时,重温二战结束后那段极具挑战的岁月或许不无裨益。正是在那些年里,美国承受了短期牺牲,为日后强劲而持久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石。随后的几十年间,关税下降,贸易增长,即便美国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有所下滑,其对全球规则制定和价值理念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当然,现任总统所描绘的历史景象迥然不同。他那种相当悲观的论调几十年未曾改变,未来也无意改变。因此,我们只能寄望于他那“交易者”的务实本能最终能够超越这种执念,带领我们避开那场几乎无可避免的历史性经济衰退。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英文版见2025年4月15日报道“Was the European Union Created to ‘Screw the U.S.’ on Trade? Au Contraire.”。(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arrons中文网公众号:

相关文章
法国驱逐12名阿尔及利亚外交人员并召回大使
2025-04-16 07:55:00
花旗调整未来0-3个月铜、铝价格预测 仍持看跌态度
2025-04-15 22:32:00
韩国正式成为“敏感国家”
2025-04-15 22:32:00
港股“二次上市”问询攀升,关于中概股回归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2025-04-15 21:05:00
特朗普的“欧盟坑美论”为什么是错的?|巴伦宏观
2025-04-15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