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到博物馆里“清凉一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20:40:00    

新华社上海7月23日电(记者陈爱平)进入暑期,各大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在舒爽的馆内空间,欣赏展品藏品及全新展览,被酷炫的VR/AR技术和沉浸式展项吸引,为精美实用的博物馆文创商品“买单”。

庞大的河南汝阳龙、“迷你”的奇异辽宁龙、顶级掠食者和平永川龙……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空间人头攒动。据悉,这次展览汇聚来自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在暑期创新推出“省市主题周”,邀请各地博物馆来沪联动。

“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展览现场,工作人员(右二)向参观者讲解。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最新的“内蒙古主题周”着重介绍来自内蒙古的精美临河盗龙、单指临河爪龙、二连巨盗龙等展品。活动中,马头琴表演、《壮美内蒙古》电影以及科普讲座,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上海科技馆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围绕科普教育、展览共建、人才交流、标本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还正探索组织两地学生参与研学活动,以最大程度用好各家馆藏资源。”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陟宇说。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最新推出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探索以科学的视角解读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在展览现场,除了南丹铁陨石、隆德陨石等珍贵陨石,人们还能欣赏由上海天文馆联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设计制作的陨石编磬演奏的音乐,与陨铁金箍棒等展项互动。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此次和上海天文馆合作,探索“天文科技+历史文化”的叙事方法,期待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以及敬畏自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7月8日,媒体人员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上拍摄展品鎏金银壶。 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71座,平均每14.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丰富的文博资源吸引全国各地观众纷至沓来。来自湖南的王馨请好年假来到上海。为了更好地参观上海多家博物馆,她提前做好安排、预习知识点。“尽管暑期参观者众多,但这些场馆的暑期活动非常精彩,不容错过。”这名“90后”观众坦言。

“上海科普、文博场馆正和社会各界合作,在校园、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等打造‘一平米博物馆’,聚焦、讲透不同专题,让人们‘在家门口’收获知识。我们期待更多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发现者和传播者。”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

相关文章
到博物馆里“清凉一夏”
2025-07-23 20:40:00
关爱困境儿童 筑牢安全防线 咸宁市启动暑期关爱儿童“彩虹行动”
2025-07-15 08:56:00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将在天津举行
2025-07-12 09:24:00
中央财政下达1.5亿元资金支持内蒙古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
2025-07-09 09:48:00
海南发放餐饮、加油消费券啦!居民游客皆可抢→
2025-07-07 0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