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7:03:00
比赛中的龙伟杰。 受访者供图
龙伟杰进行数控铣项目训练。
2024年9月,龙伟杰获得数控铣项目世界冠军。 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的数控铣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硕大的数控机床在两侧一字排开,持续传来金属打磨的声音。在略显嘈杂的环境里,龙伟杰笔挺地站在控制台前,沉稳熟练地输入各种参数,随后透过玻璃认真观察着刀具按程序精准地雕刻出每一个细节。这里是他的训练营,更是他的成长营。
七年磨一剑,2024年9月,22岁的龙伟杰身披国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实现了中国技能军团在数控铣项目的五连冠。今年5月,他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本年度最年轻的奖章获得者。
选择
爱动手、爱机械的孩子 选择踏上技能成才之路
“当年在家里拆散的电器都还没装回去呢。”龙伟杰露出调皮的笑容,冠军头衔之下,22岁的他依然是个活泼的大男孩,最初机械制造在他心中,既是一门技能,也是一门爱好。
7年前,初中毕业的龙伟杰站在了人生的分叉口上,一边是念高中,一边是学门技术。从小爱动手、爱机械的他,与家里人商量后,选择了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数控加工专业。
“当时我也很好奇,数控铣到底是做什么的,后来慢慢了解到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小到一个手机支架,大到飞机的螺旋桨,都是由数控铣加工而成的。”在佛山顺德的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里,龙伟杰对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也为自己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当时他的目标很明确,掌握一技之长,出来后好找工作。直到他加入了学校竞赛班后,人生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性。“进入竞赛班后,目标是获得参加比赛的机会,当获得比赛机会之后又有了新的目标,我想在比赛里拿到名次。”龙伟杰说,正是这些目标一步步推动着他往前走。
而为了实现目标,他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艰辛和汗水,每天早晨八点半进入车间,一直训练到晚上九点半,在没有空调与暖气的车间里,度过了酷暑严寒。“日复一日的练习,过程中难免也有枯燥厌倦的时候,但当我完成了一次加工,把零件洗干净拿在手上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仿佛解锁了一个又一个关卡。”在旁人看来辛苦的车间工作,龙伟杰却一直乐在其中。
训练
遇挫则勇,遇强更强 目标直指世界冠军
2018年,龙伟杰代表学校参加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第一次走进了当时的赛场——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那举行的比赛,让他见识到什么叫“山外有山”。
当时在学校技术领先的龙伟杰,认为大家的水平应该就在毫厘之间,成绩好坏要看临场发挥。直到参赛时才发现,这里高手如云,甚至已经诞生出多位世赛冠军。那次比赛,他仅获得了第11名。
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后,他代表学校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却因为一个失误装反了零件,再次与奖项无缘。
敢于承认技不如人,龙伟杰决心要继续精进技艺,提升技能。2020年9月,他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进入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数控铣组。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那时候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已在数控铣项目上获得了三连冠。
但由于参加省赛的成绩不佳,训练过后,龙伟杰依然遭到了淘汰,从数控铣组转到了五轴数控联动加工技术组。而那个项目直到目前仍不是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
虽然项目不同,技术也有很大差异,但龙伟杰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当时我想的是既然我去了那里,那我就把这一行学好,始终保持热爱的心态去学习。不能参加世赛,我就参加全国赛。”龙伟杰没有放弃,而是开启了更高强度的训练模式。相比996的固定模式,龙伟杰的训练时间其实并不固定,“因为每个人加工的时间不一样。我最疯狂的时候,可以从早上8点一直加工到凌晨1点。”
“当时龙伟杰成了我们宿舍的闹钟,每天最早起。”既是室友又是队友的冼鸿钊印象十分深刻,当别的同学完成教练任务,结束训练后,龙伟杰总是留在车间,不断思考和总结训练过程中的问题,直至深夜才回宿舍。
在高强度的训练下,龙伟杰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精密制造大赛,拿下了五轴数控联动加工技术学生组第一名。随后,龙伟杰又在第九届全国数控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获得第二名,重获信心的他回到了数控铣项目。
因为疫情,原定于2021年举办的上海世界技能大赛被迫推迟一年至2022年10月进行,赛前半年又宣布赛事取消,变成特别赛。
在那届特别赛上,龙伟杰的师兄周楚杰夺得金牌,中国技能军团在数控铣项目上再次成功卫冕。这也让龙伟杰有了更高的目标——世界技能冠军。
为了这个目标,龙伟杰开始了每天两点一线的训练。每周上5天课,他却一周7天都在实训室。甚至在冬天训练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机械的操作,衣服都不敢穿太厚,手冻得通红也不戴手套。日复一日的训练,龙伟杰磨练出自己的一套“枪法”,并最终在2024年4月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选手集中考核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数控铣项目正选选手资格。
压 力
世赛前的“至暗时刻” 突破0.02毫米精度
但就在离世赛还有三个多月的时候,龙伟杰却迎来了“技赛生涯”中的至暗时刻。“当时压力很大,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我身上承载着中国技能军团在数控铣项目上五连冠的期望;另一个是在比赛前我们得知,赛场上的设备与我们日常训练用的不是同一套。”面对压力,还年轻的龙伟杰,开始在训练中频频失误,教练团队都为他捏了把汗。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遇到了一个悬臂类的零件,加工完成之后发现有一个尺寸经常超出公差。”龙伟杰介绍道,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被称为精度之王,考核选手作品的允差要求仅为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4,但为了让作品尺寸达到更高的合格率,选手则需要将误差控制在±0.002毫米范围内。“每一个尺寸,都有可能是你和其他选手拉开差距的关键点。”但那个零件的变形却不断地在训练中出现,龙伟杰陷入了瓶颈。
“当时跟我一起训练的同期选手很轻松地就做对了这个尺寸,连续几次都成功了,那我就一步步跟着他来。”龙伟杰回想那几天为了突破,基本是废寝忘食,每天从早八点训练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又是八点开始训练。连续奋战到第四天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是我的装夹出现了变形。”经过调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做废了8个毛坯,才终于加工出自己满意的零件。”
然而这并没有完全解开龙伟杰赛前的心结,夺冠的压力依然萦绕心头。直到赛前两个月,教练杨登辉带着龙伟杰等选手前往奥地利熟悉参赛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龙伟杰接触到了这次世赛所使用的设备,他需要重新熟悉这套国内没有的设备的各项参数。这反而让龙伟杰有了新的学习动力,控制不住地想上手去操控,紧张的备战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松弛下来。
龙伟杰的状态逐渐回归,也让他的冠军教练团们松了一口气。“聪明勤奋,这是成为冠军必须要具备的,但更重要的是心态,能够顶住这个压力,能够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杨登辉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得主,他以师兄及冠军前辈的身份一路从旁支持着龙伟杰。
“教练和专家们给我很大的鼓励,他们让我不要想着去拿金牌,而是想着我就只有这一次比赛的机会,怎么才能稳定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不留遗憾。”龙伟杰再次挺直了腰杆,顺利完成了备赛过程。
比赛
站上世界技能最高领奖台 七年奋斗之路未完待续
2024年9月,龙伟杰前往法国里昂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比赛。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实战性很强,赛题往往来源于真实的企业任务,主要考核选手们完成的速度与精度。选手需要按照图纸要求,利用编程将金属毛坯料加工成规定的零件,而零件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的误差都以毫厘为单位计算。
因为比赛压力以及水土不服,比赛时龙伟杰出现了身体上的不适。“赛程一共四天,前几天都处在一个低烧的状态。”赛场上,龙伟杰的进度比其他选手都要慢。但此时的他,反而逐渐放下心中的重担,不断调节心态,通过增加他对零件尺寸的控制能力,将零件的精确度提上来。
最终,他也凭借作品的精度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当龙伟杰披着国旗登上奖台的那一刻,他的目光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教练与团队。“当时心想,我总算顶住了压力,完成了‘五连冠’的目标,没有辜负国家,没有辜负专家和教练团队的付出。”
而同样让他觉得能有所交待的是他的家人。为了能参加世赛,原本5年就能完成的学业,龙伟杰延长到了7年,因此也遭遇了家人的不理解。“他们会困惑,说你的同龄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好久了,你怎么还在读书?直到我那天晚上比完赛,拿到金牌后发照片给他们看,他们总算理解了。”而为了让自己安心备赛,龙伟杰事先并未告诉家人他出国参赛的事情。
夺冠之后。龙伟杰在他的朋友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7年前开始走的路,到这一刻总算到了目的地。”22岁的龙伟杰,用七年的时间,以他的执着与信念证明磨练技能的这条路,他走对了。
在这条朋友圈发出不久后,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鲁宏勋回复他:“是不用再训练,不用再比赛。但你人生的路还有很多的开始。”
再出发
从金牌选手到技能教练 想培养出下一个世赛冠军
“五连冠”并不是这支中国技能军团的目的地,世赛冠军不过是龙伟杰另一段旅程的出发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精益求精,技高一筹’,这16字的方针是我们整个教练团队的精神所在。”如今,龙伟杰已经从选手转身成为五轴数控联动加工技术组的教练。对于这个未来有可能成为比赛方向的项目,龙伟杰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还有很多。
回看来时路,龙伟杰很庆幸当初坚持了自己心中的热爱,选择技能这条路。“以前大家可能觉得,读职校没有念高中好,没有上大学好。”龙伟杰回想自己的初中毕业班,只有10%的同学选择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技能,“当时还有个观念是认为你学习成绩不好,才会选择去技校。但实际上当你真正去到技校之后,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中考分数很优秀的人,也选择来这里学一门技术,他们很敏锐地洞察到技能人才这条路。”
龙伟杰认为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技能人才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之一,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大家的观念也正在改变,“不再只是奔着大学去,而是想着学一门技术,能够有一技之长傍身,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能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今年,龙伟杰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也是本届最年轻的五四奖章获得者。“我要担当起这个责任,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做好示范引领作用。其实在我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青年技能人才,他们遍布于各个技能领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谈及从技校学生到世界技能冠军再到如今的技能教练,龙伟杰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未来,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当然,我也期待在自己的学生中,未来也有能站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的人。”
采写:南都记者叶孜文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邵凡 郑鸿杰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