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晚潮|风吹麦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42:00    

潮新闻客户端 桑飞月

每年孟夏,我都要去田野里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顺便看看风吹麦浪。

田野是良渚的田野。五千年前,此地已有人类栖居,建城,他们的智慧和文明一直在这里闪光。如今的良渚,亦然。它不但有时尚之城,也有古老的乡村与诗意的田野。在城里呆腻了,可骑车去田野兜风……

在我看来,良渚的田野比宫崎骏动画里的风景还要美。它是水乡,种稻米,但也种小麦,这令我这个小麦产区长大的人倍感欣喜。于是,去看它们便成了我每年必做的事。——像走亲戚。

良渚的麦子和我故乡的一样,都是深秋种下、第二年五六月份成熟的冬小麦。

在良渚看风吹麦浪,可去很多地方。立夏前一天,我在港南村看过后,又跑到东苕溪的堤坝上看了看。

彼时的风是暖的,裹挟着野花的香味,还有青草与溪水的气息……风一阵一阵地吹过东苕溪与凤凰山之间的那片麦田,也一阵一阵地吹过我的心间。

眼前的这块麦田是平坦的,没有起伏,也和我故乡的一样。

我的故乡在豫南平原,一马平川之上,站满了麦子,浩浩荡荡。无风时,它就像海子在诗歌《麦地》中所写,是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有风时,它则是海,波浪翻滚。村庄是海上的船,人则是海里的鱼。麦子黄时,鱼喜欢站在那海中阡陌上观看,聆听……

风吹麦浪,麦子沙沙作响,那是它们在交谈。毕竟,在一起那么久了,一起经历过霜,经历过雪,经历过风雨与酷阳,像同学,像战友,情感至深。这一成熟,便意味着各奔东西。所以,风一来,它们便借此机会互诉衷肠,说些道别话。此时,阡陌上看麦浪的老人往往会一边认真倾听,一边默默祈祷,祈祷麦收能顺利。

在我乡,每年麦收前后总会刮一两次狂风,有时还裹挟着暴雨。这情况若在麦收前或麦收时出现,则会很麻烦。我乡人对此甚是无奈,但又诙谐地称之为,这是秃尾巴老苍龙探母来着。当地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将一只老苍龙封在了一口井中。可是每年麦收时节,他都会格外地想念母亲,要回乡探母。苍龙过境,狂风暴雨。对此,我乡人竟也是满怀仁慈与理解。理解别人,其实也是在开导自己。

风吹麦浪,风不要太大,轻轻地吹吧,把麦子吹熟即可。

看罢风吹麦浪,有人会割上一捆麦子抱回家尝鲜。将蜡熟期的小麦扎成整齐的束把,用火在锅内焖烤,趁热搓去壳,然后上磨碾压,碾出淡青色圆条,这叫碾转。碾转可爆炒,可凉拌,亦可做汤,鲜香无比。

碾转是荒年里青黄不接时的救急食物;在丰年,这则叫尝鲜。碾转做起来有些麻烦,若想快速尝鲜,可做麦粒粥,烤麦子,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盛开着矢车菊的良渚麦田。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意思是,蚕和麦子成熟得都很快,等它们一熟,就得立马收割。否则,风雨一来就麻烦了。

麦子是中原人最重要的粮食,麦收时,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多会回来,学校也会放假,老老少少,一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麦收中。

现在收麦都用联合收割机了,但是,那些已在城市安家,或在远方打工的,也依然会借机回乡。大家聚在村口,一边看麦子,一边相互聊天问候。他们看麦子,也看很久不见的乡亲。

海子曾写到:“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是的,人在麦子面前,心胸会变得无比宽阔,像风吹麦浪。我曾在麦收季看到一位受过创伤的女子,我以为她再也不想看到我们的村庄,但那一刻,她回来了。她满脸微笑,和乡亲们一起说着多年前一起割麦的情形。麦子抚平了她的心,抻平了她眼角的皱纹,她又变成当年那个快乐的年轻人了。

麦子,它看似一株株弱小的庄稼,但其实有着巨大的力量与号召力。它养育了我们一代代人,铺平了我们脚下的路……有麦子在,我们的生命和心灵就都有了依靠。

风吹麦浪,吹开了硌心疼的乡愁与思念,我从麦子的沙沙声中,亦听到了来自故乡的慰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晚潮|风吹麦浪
2025-05-20 10:42:00
反转了!“求雨”视频确认系摆拍
2025-04-18 21:43:00
麦子在什么时候成熟
2025-01-24 03: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