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06:00
近日,记者从凯里市大十字街道了解到,该街道立足主城区核心区位优势,聚焦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需求,通过“非遗传承 + 夜间经济 + 消费升级”三位一体模式,系统推进消费场景创新,构建起具有苗侗文化特色的消费服务体系。
凯里市大十字街道积极衔接苗侗风情园提质工程,助力打造“绣里淘”非遗集市。通过“村T”民族服饰秀、“非遗技艺展演”等项目化运作,打造出一个集传统手作、文化体验、电商展销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空间。
同时,持续开展“睦邻市集”主题活动。街道联合辖区医疗机构、文教单位、商业主体、志愿组织,定期开展民族医药义诊、非遗手工体验等特色活动,推动“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营造出独特的社区消费新生态。截至2024年,已累计培育非遗商户615家,开展主题展演70余场次。
为优化夜间经济服务供给,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实施夜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永乐路街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和景观亮化改造,规范设置电动车停车位500余个,构建起“美食体验 + 民俗展演 + 休闲购物”的夜间消费动线。
街道还积极助推“凯里酸汤”“苗侗歌会”等文化美食IP,打造永乐路网红夜市、爱琴海、方圆荟购物中心消费环线,形成“24小时消费生态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夜间消费选择。
在升级民生消费场景方面,凯里市大十字街道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建立“马路市场”动态管理机制,创新设置“毛辣果市场”周日临时集贸专区,优化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传统集市规范化运营。
此外,街道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统筹改造社区商业网点,打造“智慧凯里”APP服务平台,实现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消费投诉等事项的数字化监管,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通过系统化实施消费场景升级工程,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已形成“文化传承有载体、消费体验有品质、民生服务有保障”的发展格局,持续为擦亮“苗侗明珠·文明凯里”城市品牌贡献力量。
通讯员 张懿行 姜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玲
编辑 彭玲
二审 谢佳杰
三审 杜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