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颈部“搭桥”为脑部“排污”!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1:45:00    

68岁严重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的周伯(化名),近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实施了一次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通过在颈部开一个口,开设一条“排污”管道,“清扫”颅内代谢废物。术后2个月,周伯重新拿起筷子,学会了独立吃饭。

随着人们逐渐长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备受关注。手术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后能否一劳永逸不再吃药?手术适合哪些人群?就此热点问题,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医院负责该项目的赖文主任团队。

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探索

颈部开个口,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68岁的周伯,9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等症状,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1年前周伯的病情迅速恶化,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认知功能严重下降,甚至无法辨认家人,情绪暴躁,时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周伯夫妇都是退休医务人员,从文献了解到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后,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咨询。“虽然这项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作为患者家属,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愿意尝试。”周伯的太太说。

医院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经严格评估,决定由该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赖文带领团队为周伯实施手术。

1月3日,赖文主任团队成功为周伯实施了双侧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出血量仅为20毫升。术后第1天,周伯已经能够认出自己的太太。术后第7天,他能够回忆起早餐内容并独立刷牙。术后20天,家属反馈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攻击性行为减少,且能够使用筷子进食。术后1个月,周伯已经能够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户外活动,并静坐观看电视。术后2个月,周伯学会了独立吃饭。

术后1个月可以久坐(左图) 术后2个月较熟练使用筷子(右图)

赖文介绍,目前该院已为2位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从目前每月一次的随访来看,效果理想。周伯作为该院首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的情绪管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术后2个月自理吃饭

为脑部“搭桥排污”,显微外科技术新探索

为何在颈部手术,能治疗脑部的阿尔茨海默病?赖文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脑功能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统计,80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患病率达20%以上。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脑组织内蛋白类物质的蓄积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以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大脑里没有淋巴系统。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原来大脑里也存在类似的淋巴系统,称之为类淋巴系统。研究发现类淋巴系统对清除脑内的代谢废物非常重要。”手术团队核心成员罗红敏主治医师向羊城晚报记者补充介绍,“我们在颈部进行淋巴静脉吻合手术,就是在颈部淋巴结上开一个小洞,将静脉‘搭个桥’接过来,将颅内淋巴液引流出去,通过静脉途径在体外代谢。目前的手术术式大致有三种: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结静脉吻合和淋巴结瓣静脉吻合。途径不同,目的基本一致。”

“就像是高速公路塌陷了,我们架个桥,另开一条路让车开到国道上去。我们将颈部淋巴管与静脉连接起来,以便它继续代谢颅内废物。而且不用开颅,降低手术风险。”罗红敏用比喻讲解手术原理,简单来说,手术原理就相当于在颈部开设了一个新通道来“排污”。

“这项手术需要较高的显微外科技术。”赖文介绍,省医的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显微外科团队,既有技术优势,也是国内较早关注此项技术的团队。这也是为何手术由赖文团队主刀的原因。

赖文介绍,2022年,国内报道首例采用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该技术被评为2022年显微外科十大进展之一。此后成为研究热点。2024年10月,该技术经过科学规范的严格论证,获得了省医的伦理批件,可正式施行该项探索性手术。

“今年3月底,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章一新教授启动了一项多中心研究,省医也是其中的中心之一。”赖文提醒,搭桥分流术是一项较成熟的手术形式,但是将其应用到颈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大规模开展还需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以及统一的操作规范。

【热点问答】

羊城晚报: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这项手术吗?

赖文:目前并不是。出于伦理考虑,我们会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严格评估。

理论上早中期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但早中期患者可选择内科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最近上市的一些新型药物。而该手术虽然不开颅,但仍是有创手术,且仍处于颈部大血管、淋巴和神经系统密集之处,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和风险。因此从伦理和新技术探索的角度考虑,我们目前建议先在偏晚期患者中实施。在我们医院,确认手术方案前,还会通过包括神经内科在内的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

羊城晚报:该手术可以逆转阿尔茨海默病吗?

赖文: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仍是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因为已经损伤、萎缩和退化的脑神经细胞是无法复原的。但我们通过建立新通路,将病人脑中的代谢产物和致病蛋白引流出去,使脑中留存的致病蛋白减少,有可能因此改善现有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延缓进展。

羊城晚报:手术后还需要吃药吗?

赖文:需要。手术只是增加了一个延缓进展的干预手段,加强了干预效果。但仍需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积极干预。

羊城晚报:手术后如何监测这条“排污管道”是否运作正常?

赖文:现阶段尚缺乏直接的检测手段,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评估,结合客观指标如PET-CT、脑脊液检查等。目前对两位患者的随访是每月一次,因此也特别提醒患者和家属,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临床症状。

羊城晚报:若有需要,这条“排污管道”可以反复清扫吗?

罗红敏:目前这项技术还比较新,观测时间还不足以得出长期观测结论。从理论上探讨,类比针对肢体水肿的同类手术,是可以重复进行的。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张诚斌图|医院提供

相关文章
世卫组织呼吁保护加沙医疗资源并尽快实现停火
2025-04-14 07:22:00
昆医大附一院举办第37个“世界血友病日”系列活动
2025-04-13 15:15:00
漂流长江男子开始挑战黄河:出发30公里发现一具遗体
2025-04-13 15:00:00
关注世界帕金森病日 难站难走易手抖,请重视帕金森病信号
2025-04-11 17:06:00
内脏全反位+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你了解卡塔格内综合征吗?
2025-04-10 1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