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3:21:00
川观新闻记者 尹梦奇 曹凘源 摄影 李强
走进自媒体博主剑客范十三的工作室,地面上堆满了零部件半成品、道具,墙柜上摆满了40多把形态各异、不同材质的刀剑。这方天地里的一器一物,处处记录着一位现代侠客的追梦之路。
“嗡嗡嗡......”4月7日,工作室里的一角,两台3D打印机正在打印制作雷公鞭所需的零部件。3D打印机的旁边,范十三和团队成员蹲在地上,为制成的零件包上铜箔、喷涂油漆。范十三告诉记者,在下一期视频里,他们决心要将电影《哪吒2》中申公豹的武器“雷公鞭”,带入现实。
范十三团队正在组装“雷公鞭”。
一身黑衣、佩戴口罩,借助科技手段还原了御剑术、御剑飞行、万剑归宗等武侠世界里的动作招式。镜头内,四川小伙范十三是百万粉丝心目中从武侠世界中走出来的剑客。
镜头外,范十三的性格却有些腼腆,常年佩戴口罩的他自称是一名“超级社恐”。然而,当刀剑入手,镜头打开,他瞬间化身“江湖侠客”,一招一式间,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武侠梦”。
平均二十多岁的团队,用热爱逐梦
“我们可以在这儿铺一层电路板,看起来更美观。”
“这种黑色的电路板还有没有多的,可能还得多买一些。”
……
过去的两年时间,类似的讨论发生过无数次。
“这是我们最近准备拍摄的一个选题,要赶在这几天把道具做出来测试,确保达到理想的效果。”范十三说,从一个创意想法到最终呈现出的视频作品,大约要花费20天的时间。而当遇到复杂一些的选题——例如万剑归宗、御剑飞行等,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每个选题成功落地的背后,是一个包括范十三在内的核心团队在集体发力。团队的4名成员,平均年龄二十多岁。以去年实现的“御剑术”为例,他们4人分别负责核心创意、飞剑外壳涂装和修复、零件采购组装改造和平衡测试、体感技术改造等不同技术环节。“有了团队以后,我也更敢于去尝试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创意。”范十三说。
范十三和团队成员一起讨论设计方案。
爆款视频的背后,也免不了一笔经济账。范十三介绍,日常拍摄中他们也会接一些商业广告。除去制作成本外,剩余的资金也会被攒起来,用于维持工作室正常运行和研发新技术、制作新作品。
“花费有多有少,主要看拍摄的主题和难度。当然不少时候也是贴钱在做。”范十三举了个例子,拍摄万剑归宗的这期视频时,需要搭建场景、制作道具,拍摄过程中还要面临道具破损修复、不断购置耗材等问题。
范十三说,他没有精细计算过每一期作品花费多少、收入多少。账上有钱,那就拍难度大一点、创意大胆一点的选题,钱不够了就稍微省一点。
这些年轻人为何扛着困难也要追逐梦想?范十三思考片刻给出了答案——热爱。“大家一提到武侠这些东西其实都挺兴奋的,这种兴奋感是无法假装出来的。哪怕加班熬夜,哪怕不断地争论、冷静、再争论,大家都喜欢做这件事。”
一个人的武侠梦,逐渐成长为一群人的江湖。
范十三团队组装剑形飞行器。
敢想敢做,像侠客一样总是迎难而上
“当时站在放电的特斯拉线圈上,我一直觉得自己站不稳,一直在动。后来站在周围的伙伴告诉我,那是因为我的腿一直在无意识地发抖。”
聊起过去一期还原武侠世界“雷刃”效果的视频,范十三依然记忆犹新。在那期视频里,为了复刻“雷刃”放电的形态,他站在了两根1.7米高、最大输出电压可达百万伏量级的特斯拉线圈上。“虽然穿上了法拉第服、做好了防护。但是当线圈通电的一瞬间,说心里不怕,那是假的。”
不仅是克服心理挑战。武侠世界里潇洒写意的招式,不拘一格。不过落在现实世界里,这一招一式,却被拆解为了一个个需要攻破的物理难题。
“在零件上喷漆后会不会影响雷公鞭的导电性?”“怎么改良‘飞剑’的平衡让它能飞得更久?”......试错、调整。每一期视频背后,范十三同团队成员一道,与各种问题日夜缠斗。
刀光剑影、飞檐走壁,视频里上演的是快意恩仇的故事,但对范十三来说,实现武侠梦,他们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不过我们对每一次挑战都保持兴奋,这与武侠世界里迎难而上的设定很类似。”范十三说,他们从初入江湖的“小白”起步,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凭借日积月累的历练,终在武侠世界闯出一片天地。
范十三与记者一起练习。
范十三与记者一起练习。
如今,范十三已经从一名酒店服务生,逐渐成长为了粉丝心中的大侠。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范十三却依旧很迷茫。“自己既不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不是武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能做些什么?”
“是创意。”在视频弹幕里,范十三找到答案:“很多网友都告诉我,我完成了他们一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帮助他们实现了武侠梦。”
范十三的脑袋被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填满。“《哪吒2》上线之前,我们就想拍一风火轮的视频。但是要把‘风火轮’做出来,确实太难了!”他笑着说,“不过之后有机会的话,我们也一定会继续尝试的。”
敢想敢做。在这个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里,范十三的武侠宇宙依然在持续酝酿、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