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强信心 看发展丨平凉:深耕营商“沃土” 奏响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7:25:00    

图片

平凉:深耕营商“沃土” 奏响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胥富春

春夏之交的平凉,不仅是项目建设的热土,更是活力迸发的舞台。随着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跑者穿梭于泾河沿岸与山水之间,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魅力。赛事期间,多家外地企业主在感受“平凉速度”与“平凉温度”后,表达了投资或合作意向。这场“体育+招商”的双向奔赴,正是平凉以文体活动赋能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平凉市以“引大引强引头部”破题,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赋能,2024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8.4亿元,同比增长42.8%;营商环境季度监测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城市信用综合监测月排名最高全国地级市第四,连续四个月全国前十、西部第一,绘就了“项目加速跑、企业放心投、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图景。
招商引资“强磁场”: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春日的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挖掘机长臂起落间,崆峒山居·文旅康养产业园雏形初现。“3月开工、12月建成,明年春天就能接待首批游客。”项目负责人李峰站在规划图前比划,15亩土地上将崛起民宿集群、露天演艺中心和梯田景观带,“一轴一环两园五画”的布局,将把西沟村打造成崆峒山脚下的“文旅会客厅”。谈及落户缘由,他翻开手机里的政策汇编:“从土地审批到税收优惠,每个环节都有‘明白卡’,政府专班每周到工地现场办公。”
这样的“平凉速度”,在泾河两岸处处可见。崆峒区白水镇的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里,一期10栋牛舍主体已建成。“5.1亿元的投资分三期推进,明年存栏量可达1万头,全产业链项目还将配套饲料加工和有机肥厂。政府前期工作做得好,项目进展非常顺利。”说起平凉的营商环境,项目负责人宋永斌频频点赞。
项目快跑的背后,是招商机制的创新突破。去年以来,平凉市狠抓招商引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授课,全力提升基层招商干部的招商能力。灵台县招商中心主任郭秀娟就是受益者:“参加省级培训后,我们带着‘产业图谱’拜访昊康牧业,从企业需求倒推政策包,20人专班在一个月内完成500亩土地流转以及水电路等设施配套,为企业开工建设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
“我们于当年9月签约,10月开工,不足5个月建成项目并投用。”灵台县上良镇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经理王杰说,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育肥出栏平凉红牛1万头以上,实现收入2.4亿元。
去年以来,平凉市聚焦文旅康养、平凉红牛和静宁苹果等重点产业,抢抓项目建设、招商推介黄金期,锚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节会攻坚,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新突破。特别是以崆峒山国际武术大会、西王母民俗文化节等文体赛事为桥梁,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实地考察,促成了文旅康养产业项目的集中签约。
如今的平凉,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中滨红牛产业园、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新仰韶微生物制剂及合成生物制造、索西特生物半胱氨酸和年产500万件陶瓷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政务服务“升级版”:改革创新激发“新效能”

“现在不动产登记、房管、税务3个部门打通,在一个窗口一次完成全部环节,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办理完,效率非常高!”近日,在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理完企业不动产登记的某公司经理姜先生对工作人员“高效办成一件事”赞不绝口。平凉市通过“大综窗”改革——整合40个部门98个分散窗口,设立10个综合窗口,135项高频业务实现“无差别受理”,120项复杂事项推行“帮办代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创新举措让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不仅是企业,更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务服务优化带来的便利。“以前更换驾照需要在医院体检后才能过来办理,现在通过政务服务中心配套的驾驶员自助体检机,不到10分钟就一站式完成信息采集、体检、拍照及缴费等全部流程,真是太方便了!”市民朱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很快拿到了新的驾照。
平凉市通过线下服务“一窗”受理、线上办事“一网”到底、关联事项“一链”整合、热线诉求“一线”应答等举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易办、快办、好办,最大限度惠民利企。
“高效办成一件事”里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中的‘一件事’。”平凉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尚高明说,“针对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存在多窗跑动、重复提交等问题,我们联合自然资源、税务、不动产登记、房产管理等部门,推行一综窗受理,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业务只跑一次腿、交一份材料。”
如今在平凉,已形成车管业务+体检、公安业务+身份证办理、婚姻登记+婚检、企业开办+开户、公积金业务+房贷+征信查询等多个“一件事”特色服务链,真正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不仅让本地企业和群众受益,也让参加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的外地选手和客商深切体会到平凉的办事效率。

信用建设“硬支撑”:诚信体系筑牢“软实力”

在静宁县城川镇靳寺村,德美地缘苹果园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实时跳动着数据:每颗苹果的生长周期、施肥记录、检测报告都生成专属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成长档案’,北京、上海的客户点名要‘带身份证的苹果’。”公司副总经理田连州展示着订单,5家龙头企业、730家种植户推行的“一物一码”,让“静宁苹果”成为国家运动员指定果品,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
信用赋能不止于产品端。平凉市建立“信用平凉”平台,整合企业登记、纳税、社保等37项信息,推出“金果贷”“红牛活体抵押贷”等53种金融产品,通过“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累计帮助1.1万户中小微企业融资333亿元。灵台县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凭借良好纳税信用,三天就拿到300万元无抵押贷款,解了扩建牛棚的燃眉之急。”
监管创新更显“信用智慧”。市生态环境局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非现场监管”,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等技术,对300余家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2025年对6家轻微违法企业从轻处罚,2家首次违法企业免予处罚。“不是不管,而是精准管、科学管。”执法队队长王海涛解释,“信用分级让监管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高风险企业‘利剑高悬’,市场秩序更公平。”这种诚信为本的营商环境,与平凉通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所展现的开放、包容、诚信的城市形象相互辉映,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软实力。

法治护航“优生态”:制度创新涵养“烟火气”

傍晚的崆峒区南门十字,夜市摊位整齐排列,烤串香气与叫卖声交织。“现在每周六、周日可以外摆2米,生意比以前好了三成。”商户李大姐指着门前的移动式灯箱,“城管局划了标线、定了时间,既热闹又不乱,我们省心,顾客也舒心。”这得益于崆峒区推出的“十允许 十不准”柔性监管措施,从门店外摆到流动摊点,为城市“烟火气”划定规范边界。
市场监管的“手术刀”精准切除痛点。全市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监管,将411项检查事项整合为73个行业“综合套餐”,双随机抽查频次下降10.5%,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某超市负责人展示着“监管码”:“每次检查结果都扫码可查,再也不用应付多头检查,我们能专心搞经营。”
平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为契机,聚焦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等重点工作,紧盯主体责任落实、行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蹲点式”“体验式”“嵌入式”等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检查,问责处理了多名在项目建设、工作落实、服务群众中思想松懈、动作迟缓、落实不力的干部。市纪委监委开展“点题整治”,通过纪委“点题”、职能部门“破题”、双责联动解题,精准靶向发力,推动窗口单位落实便民措施,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有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如今的平凉,从项目落地的“审批高速路”到企业成长的“服务生态圈”,从诚信为本的“金字招牌”到法治护航的“稳定预期”,正构建起全周期、立体化的营商环境体系。而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等文体活动的成功举办,如同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向外界展示着平凉的活力与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走进平凉、投资平凉,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丨贺 军 刘 杰
编辑丨吴 鹏
图片

相关文章
最高奖励100万元,北京启动征集扩大文旅新消费奖励项目
2025-05-08 21:14:00
紧邻4号线新风站,绿城城东新城项目规划8幢高层
2025-05-08 17:42:00
金融部门打出重磅“组合拳” 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信号
2025-05-08 10:27:00
联想杨元庆:企业不怕高关税,短期内对价格影响不大
2025-05-07 20:41:00
他们,是雄安大地上“闪耀的群星”
2025-05-07 2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