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年龄不是问题!”时隔5年重启骑行,67岁阿姨凌晨开启中亚之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9:13:00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梁奇慧 殷海涛

4月8日晚,67岁的李冬菊拖着二三十斤重的行李赶到郑州火车站,搭乘次日凌晨1点多前往乌鲁木齐的火车,开启中亚骑行之旅。这次她计划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骑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家。至于目的地,李冬菊想“走一步看一步”。

4月9日下午3点,李冬菊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已过兰州,还有15个小时抵达火车终点站。

“我不想再等下去了”:凌晨乘坐30多个小时的硬座出发,前一天剃光头发

为了节约开支,李冬菊提前将自行车托运,再乘坐30多个小时的硬座前往乌鲁木齐,全程票价299.5元。她告诉《看见》记者,她带了一张防潮垫,晚上将垫子铺在车厢连接处的空地上就可以休息,“我之前坐火车就是这么睡觉的”。

2020年,疫情让李冬菊的骑行100个国家的梦想被迫中断,时隔5年,李冬菊再次开始跨国骑行。她说,这次旅行出发前,已在漫长的准备中倍感焦虑。

这5年,李冬菊在郑州市郊的一个村子里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就是在网络上翻阅攻略。闲暇的时间里,她最爱逛的是户外商品店,看看能不能淘到打折的产品。她说,自己被疫情、家人的担忧、琐碎的家庭日常拦住了脚步。

“外边不安全,出了事儿咋办”“你这么大年纪了,瞎折腾什么”,周围的声音以及对世界的向往一直在李冬菊的心里相互拉扯。5年里,她每天花费10多个小时查攻略、计划路线。虽然很少有机会长途骑行,李冬菊依然坚持每天锻炼,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越发感到时不我待,“我不想再等下去了,先走吧”。

出发的前几天,李冬菊去超市买菜,回家后发现自己把东西落在了超市里,已经很久没有长途骑行的她骑着自行车前往超市,一路上她越蹬越快,骑行的快乐让她觉得自己像飞出笼子的鸟儿一样,“一骑上车我就感觉自己回到过去了,给我这次出行增加了更大的信心。”

她没有提前将出行计划告诉孩子,而是打算过了境、没有反悔余地了再说,“考虑家人的想法,可能就出不去了”。

出发前一天下午,李冬菊选择将自己的头发剃光,她告诉记者,这也是她为此次出行做的准备之一,是为了方便,更是为了安全。李冬菊几乎推翻了之前做过的攻略,在熟悉了几个国家的入境政策和大致情况后,她选择“走一步看一步”。

8日晚上8点左右,李冬菊进站安检后,与记者挥手告别,在67岁这一年,再次踏上了她的旅途。

“骑行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8年骑行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

2014年,在前往东南亚骑行之前,56岁的李冬菊已囿于重度抑郁症长达10年。

出生于1958年的她,前半生的道路似乎与同龄人并无太多不同——青年时上山下乡,返回郑州后成为一名纺织工人,直至40多岁,面临下岗。

2005年左右,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突然提出离婚,李冬菊备受打击后患上重度抑郁症,多次住进精神病院,被医生诊断必须终生服药。

“骑行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因为感觉马路上骑着自行车、穿着骑行服穿行的人很神气,李冬菊开始尝试骑自行车,孩子花1000多元钱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

2013年,李冬菊开启自己的骑行生涯,她曾66天骑行欧洲5国,在泰国骑行了44天,坐火车从东到西一个月横穿俄罗斯……8年间,她靠着打零工及每月不多的退休金,穷游了14个国家,其中骑行了12国,还成功实现了断药。

(新闻报料请私信微信公众号“大河看见”)

来源:大河看见

相关文章
郑州至成都开启多式联运班列
2025-04-13 09:04:00
跟着总书记领略中华文明|九州共贯的血脉
2025-04-12 12:33:00
女子称住酒店深夜遭多名陌生男子骚扰,警方回应
2025-04-11 19:08:00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被绑架撕票,此前已付近2700万赎金
2025-04-11 10:31:00
如何守护“指尖上的美丽”?
2025-04-10 2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