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4:21: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期间,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了解到,假期期间,北京市历史文化场所最受青睐,接待36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439.4万元。
假期期间,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分别为:王府井、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西单、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颐和园、天坛公园、前门大街、玉渊潭公园。
北京市商务局介绍,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北京市立足文商旅多业态融合,推出多主题微度假旅游线路,通过场景创新、文化赋能、跨界联动打造“可游、可购、可娱、可品”全方位消费体验。
其中,踏青赏花全域联动。例如朝阳区“亮马嗨玩地图”串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蓝色港湾等潮流地标推出6条醒春主题路线;门头沟区“春行日历”奉上山地骑行、古寺祈福、赏花游览全攻略;平谷区“春景观赏指南”以春杏花海配套乡村休闲项目激活京郊短途游。
影视文旅也在假期实现双向奔赴。北京国际电影节“跟着电影去旅游”主题活动推出12条特色路线,覆盖前门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影都怀柔拍摄基地等特色场景,带动周边客流、餐饮消费增长。
假期期间,国潮文化也进一步助燃消费。其中,世界花卉大观园“花朝汉服节”汉服展演、汉舞比赛、非遗体验等多元主题吸引汉服爱好者参与,明十三陵“明文化节”沉浸式展演探寻传统礼仪文化精髓,北京园博园“国潮嘉年华”融合桃花谷赏春、永定塔登高、花馔春飨市集构筑特色场景,打造一站式消费体验。据银联商务数据,清明假期北京市文化娱乐类、旅游售票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6%、1.3%。
演出消费的成绩也颇为显眼,3天内,877场演出吸引观众约24.9万人次,预计票房约1.0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预计分别增长约50%、55%、46%。
北京市商务局也表示,假期期间,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9%。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