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韩江潮丨史诗般的潮州手拉绞泥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15:00    

当你看到章海元制作的绞泥套壶《敦煌艺术》,那“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不就是敦煌艺术中的技法?

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其宏伟壮丽,举世无双,然而章海元的作品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敦煌艺术之美,其风格空前未有。

章海元《敦煌艺术》。受访者供图

当你看到佘锭鑫的绞泥壶《沙漠绿洲》,那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沙的印记、风的印记,还有驼铃声声……这就是创作者揉在泥巴中的内涵与意境。

当你看到佘楚和的绞泥壶《荷塘月色》,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的美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潮州壶艺师开创了史诗般的绞泥壶,这些独特的艺术,在壶艺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给人震撼,给人耳目一新。

佘锭鑫《远古》。苏仕日 摄

绞泥壶《敦煌艺术》《梦里水乡》《祥云捧日》《彩虹满天下》《一带一路》《沙漠绿洲》《远古》《荷塘月色》……每一把都有画的意趣,诗的意境,每一把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让你爱不释手。

《敦煌艺术》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工艺美术精品展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还获第七届“中陶杯”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祥云捧日》获“中国工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一带一路》在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获百鹤奖;《岁月留白》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绞泥壶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料相互糅合、挤压形成自然纹路的陶瓷装饰技法,这种技法可追溯到唐代。

绞泥工艺难度大,制作成本高,通过绞泥的装饰变化,可以使壶更有艺术观赏性。潮州制绞泥壶是用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料来拉坯,图案靠拉出来,所以每把壶的纹饰都是自然形成,但每把都不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潮州的绞泥壶最具独特的风格,一把把自然有趣,独领风骚,却又姿态万千。

《敦煌艺术》是用两种含铁量不等的潮州朱泥混合制作而成,在创作上是一种突破,该作品最难攻克的是壶身纹理和盖上的飞天线条。

章海元大师当时尝试了几种混泥比例和糅合方法都不理想,做了烧,烧了做,通过一次次对比与研究,最后发现用2∶1的比例叠合再用拍打糅合进行拉坯。嘴、把也要用混合泥制作,以达到一体化。修整完再用自制工具刀,削出基本一致的图案。

《沙漠绿洲》拉坯时就必须拉出“沙漠绿洲”的动感形象来,骆驼要根据画面来确定位置,然后雕出骆驼的形来,再把黑色的绞泥嵌镶进去,形成一体的画面。

我是这样描写《沙漠绿洲》的:在一望无垠的荒凉沙漠中行走,你渴望的是一片绿洲,还有那一弯清澈见底的泉。这绿洲在你的心中是仙境,而那清澈的泉,如沙漠中镶嵌的翡翠色的月亮,在灵动闪耀。

也正因为如此,那沙的印记、风的印记,还有那骆驼坚定向前走的力量,也让你的脚步更有力。你不再为那一次次看到的白骨而恐惧,那只是历史在黄沙之下,文字与白骨的符号。于是你终于来到了那片绿洲,看到了那清澈的泉……

这就是艺术家佘锭鑫要在壶上表现的画面艺术。他的“沙漠绿洲”是独树一帜的,在全国至今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是这样创作的。这种创作难度大,烧制的成功率也低,但这个“壶痴”不怕失败,持之以恒地做了下来,他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探索制作的技巧,从中不断突破自我,就是这样的执着,他才有了今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沙漠绿洲”。

佘锭鑫《沙漠绿洲》。苏仕日 摄

佘锭鑫的“沙漠绿洲”艺术是独特的,但又具备实用性,壶型大气优雅,线韵流畅,加上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意境深远,且别具一格。该壶上了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

2019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介绍了《沙漠绿洲》,并成为收藏嘉宾的终极大奖。

据该节目主持人谢颖颖介绍,佘锭鑫系潮州手拉壶工艺美术师,其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海内外相关机构收藏。

还有佘锭鑫创作的《远古》《画风》等,都是潮州手拉绞泥壶中最具个性的。

佘锭鑫的《画风》系列尤其令人关注,因为这些系列作品犹如毕加索的画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所以佘锭鑫被称为“中国壶艺界的毕加索”。

也有人说他的《画风》系列犹如库淑兰的剪纸,构图大胆、色彩鲜丽、形象生动,画面让人遐思。

《画风》系列,有的画面犹如川剧中的变脸,有的像猿人头像,有的像飞天的仕女,有的仿佛是海底世界,有的如彩霞满天,有的像妖,有的像神……那把画面是“乐山大佛”的壶,却成了一把“神壶”。

佘锭鑫《乐山大佛》。苏仕日 摄

那次去佘锭鑫工作室,我一眼看中了一把壶,那画面很有意趣,盖上是红泥与黑泥绞织出来的是两只凤凰,还是阴阳八卦图?而壶身的画面像个门神脸谱图,一个门神是双眼有神,凝视着前方,另一个门神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壶底的图案就更加奇特,一只站着的狼似乎在与一个小孩对话,难道这是要表现“狼外婆”的故事?

还有一把壶的壶盖上似狐妖化作一股轻烟,要飘然而去,而壶身上的画面是两只眯眯的狐眼,勾人魂魄啊!

一个画面,在不同人的眼中,可能想象的是不同的图案和意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佘锭鑫还在致力于制作手拉壶的青灰泥料的研制。青灰泥泥性疏松不结,含铁量高,张力比较大,不易变形,但黏性不足,烧制后表面满布颗粒,触感特殊,玩家称之“鲨鱼皮”。佘锭鑫创作的青灰手拉壶多次获大奖。

再说佘楚和的《荷塘月色》:钮是荷花,底荷叶状,此壶难就难在底的荷叶状制作。此壶圆得圆润,方得明朗,线条流畅,块面和谐,流、把配置匀称协调,整体有一种简洁灵秀的意趣。

任何创作都是思易行难。就是想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出来却很难。像《荷塘月色》这把壶,要把荷叶的飘逸灵动和荷叶的纹理表现完美地结合起来,做到微风抚荷、露珠滚动,形神兼具的效果,这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佘楚和《荷塘月色》。受访者供图

《荷塘月色》的画面,就犹如一池荷塘。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把《荷塘月色》,不是一般的壶艺师就能制作出来的,这不但要有过硬的手拉坯技艺,还要有精湛的绞泥制作功夫,还得具备娴熟的雕塑技能才可创作出来。看看这壶钮,是雕塑出的荷花,而底部的荷叶状也是借助雕塑来表现的。这荷叶的线条,如行云流水般,还有壶盖与壶身,上下融于一体,几乎分辨不出哪里是壶盖,其技艺了不得。

《敦煌艺术》《沙漠绿洲》《荷塘月色》《画风》等潮州手拉绞泥壶,有的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有的犹如一首深邃高远的诗,你读它,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画的意趣。

日本著名壶艺收藏家奥兰田对壶艺有独特的见解,以拟人化的方式突出造型的气度,如“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等,然而这拟人化的方式,在潮州绞泥壶创作中却已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果奥兰田先生活到今天,收藏到潮州精美的绞泥壶,又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洪巧俊(作者系潮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韩江潮丨史诗般的潮州手拉绞泥壶
2025-04-03 13:15:00
老中青同台 为川剧帮腔艺术“帮腔”
2025-04-03 12:34:00
“顶流”齐聚,续写传奇
2025-03-21 09:13:00
敦煌服饰文化暨创新设计展开幕,369件“云衣霓裳”展敦煌之美
2025-03-17 17:56:00
美缝艺术边线多少钱
2025-01-30 21: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