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2:44:00
如今,对于大济镇居民来说,“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烦心事”已逐渐成为共识。在这里,配置齐全的功能区、专业的服务团队,传递出令人安心的力量,群众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法律难题大多能找到解决之策。
“424件纠纷就地化解,97%诉求高效办结!”去年 10月建成投用,短短几个月,大济镇综治中心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平安答卷。该中心创新平台集成化、机制实战化、治理数字化“三化融合”模式,实现群众反映利益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平台集成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
村民老郑前来咨询林地纠纷,他的困扰很快得到了回应——在大济镇综治中心林业纠纷调解室,司法所工作人员、林业站技术员和熟系村情的老干部一起,通过调阅历史图斑、现场视频连线勘查,只用3天就厘清了他与邻居纠缠多年的林地界限问题。
案件高效妥善化解,得益于大济镇聚力机制融合、功能聚合、力量整合,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大济综治中心占地360平方米,实施“多部门入驻+功能室靶向服务”模式,设立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区,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林业、国土等多部门资源,分为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服务室、会商研判室、接待室、综合办公室等九大功能室,硬件设施完善、人员配备专业、制度机制健全。通过“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区联动,实现了“实体化建设、高效化运行、多元化服务”。
入驻其中的大济镇正气巡回调解室是一大亮点。由30余年法律工作经验的专家林文慰牵头,包括6名专职调解员,成立至今共调解各类纠纷317件,调解成功率达98%。
不久前,大济镇两个村因一片山林的权属和历史遗留问题争执不下。巡回调解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专家会诊”模式。专家团队深入两村走访调查,查阅尘封档案,并组织双方代表进行多轮“背对背”疏导和“面对面”协商。他们不仅讲法律条文,更用乡情乡理化解心结,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机制实战化
矛盾化解“在源头”
面对辖区人口基数大、治理任务重的挑战,大济镇主动创新,探索出“一室两会三理四区”工作机制,努力打造源头预防、实质化解的治理新样板。
“一室”巡回调处解难题:发挥正气巡回调解室的“巡回”作用,调解员“兵分四路”,每月定期召集片区调解员汇总情况,对疑难杂症综合研判,精准开方。聘请法律专家担任顾问,合力攻坚跨区域、跨层级“硬骨头”和群体性纠纷。
“两会”闭环管理提质效:“平安议题周例会”和“矛盾纠纷调处月例会”,形成了党政领导“汇报—讨论—点评—化解”闭环链条。会上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各村居晾晒工作“进度条”,会诊疑难杂症,总结推广“金点子”。例如,溪口村在例会上分享了其成功调解一起因建房引发的邻里排水纠纷的“三步工作法”(先降温、再查因、后疏导),被迅速推广到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村居。
“三理”链条处置化心结:健全“受理、处理、评理”的初信初访与矛盾处置链。针对当地林地广、林权纠纷多的特点,创新设置林业纠纷调解室,专攻涉林权属、资源分配等矛盾,有力护航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四区”快速响应暖民心:全镇因地制宜,划分为A、B、C、D四大片区。一旦有事,民警、村干部接通知后15分钟内必达现场,当场协调处置。上个月,C片区网格员巡查发现某处因施工导致村民出行道路临时堵塞,可能引发冲突,立即上报。片区民警和村干部8分钟内赶到,现场协调施工方开辟临时通道并明确完工时限,将一场潜在的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
正是这套组合拳,让大济镇矛盾化解跑出了“加速度”和“高质量”。今年以来,全镇自主排查上报的424件矛盾纠纷全部办结;受理的475起110非警情及群众来电来访等事件,成功化解465起,化解率高达97%以上。
治理数字化
指挥调度“一网清”
步入该中心指挥调度区,映入眼帘的是智能高效的综治指挥平台,大屏上各类数据实时跳动、清晰呈现。中心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和“县指挥调度”工作台,构建“数据汇聚—智能研判—效能督办”闭环依托这一平台,该村居的风险动态尽在掌握,实现隐患第一时间推送、处置,事件数据有效汇聚、智能分析,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该平台为矛盾纠纷化解打造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对矛盾纠纷统一编码、准确录入、有序分流,对前台来访、12345热线、信访案件等10个渠道收集来的纠纷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真正实现“一图统揽全域、一屏高效指挥、一网全链汇聚、一体精准治理”。针对平台录入的风险预警信息,持续深入开展研判分析,精准捕捉风险点,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助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截至目前,大济镇各级信访平台交办的57件初信初访已办结53件;19件信访积案成功化解11件;通过“仙游县基层治理指挥调度平台”高效处置事件1256件,办结率达99.2%,稳居全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