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0:27:00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先来段纯享版视频,一起见证长江鲟鱼宝宝出膜瞬间!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十年来,长江鲟自然种群数量急剧衰退,自然繁殖停止,自然种群绝迹。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仍保持自然流态的河流,且水质较好,是很多珍稀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作为长江禁渔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初,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在赤水河干流复兴镇段水域放流了10对亲鱼,并于12日晚采集到长江鲟受精卵,16日开始陆续发现受精卵孵化。
科研团队在赤水河干流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段的天然河床上,运用鹅卵石和精沙精心搭建起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天然产卵场。在实验过程中,团队秉持“强保护、少干预、细观察”的原则,最终成功唤醒了长江鲟的自然繁殖本能。
长江鲟处于长江生态食物链顶端,对水质、流速、底质等生存条件极为挑剔,是生态晴雨表。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表示:“这次野外孵化成功,对水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其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范本。”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鲟鱼、鳇鱼、沙腊子。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为野外灭绝(EW);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20世纪中叶之前,长江鲟一直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支流,上溯可达乌江、嘉陵江、渠江、沱江、岷江及金沙江等下游。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22年宣布其野外灭绝。然而,在河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个体来自大规模释放。
长江鲟(达氏鲟)、中华鲟、白鲟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贵鱼类,有“水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达氏鲟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对恢复达氏鲟自然种群,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赤水融媒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