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手记:当生命成为浪花的一部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45:00    

站在撒海船只的甲板上,我看见一位白发老人颤抖着双手将骨灰与花瓣一同撒入渤海。海风裹挟着细碎的花瓣盘旋而上,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这个黄河入海口城市对于生命的独特注解。

东营港外10海里处,螺旋桨搅动的浪花里沉淀着石油工人对荒原的深情。杨先生父亲的骨灰融入海水时,我注意到他特意面朝西北方向——那是老人故乡的方位,却最终选择长眠于为之奉献六十年的热土。这种双向奔赴的归宿,恰似黄河在此入海时咸淡水交融的壮美,个体的生命轨迹与城市发展史在此刻达成了微妙的共振。

在船舷边,李女士捧着父母的骨灰罐轻声细语。这对农民书画家夫妇用最后的决定完成环保理念的传承,他们的骨灰撒落处没有冰冷的碑石,却让子女们在任何海域都能找到祭奠的坐标。当生命成为浪花的一部分,思念便拥有了永恒流动的载体。

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参与海葬的人群呈逐渐递增趋势。这个数字背后,我触摸到的不只是移风易俗的进程,更是人们对生命本质的重新认知。在告别厅里,黄白菊替代了纸钱香烛;在甲板上,海风承担起传递思念的使命。那位红着眼眶却坚持用手机记录全程的中年人告诉我:"父亲说,这样我们扫墓时就能看看整片大海。"

返航时,落日正将海面染成琥珀色。监测屏幕上,工作人员记录着经纬度坐标——这些数字将成为家属们未来的精神锚点。我想起殡仪馆墙上的那句话:"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突然明白海葬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它让死亡不再是戛然而止的句号,而是化作浪涌潮汐的永恒韵律。当轮船犁开的白色航迹渐渐平复,我知道又有110个灵魂在此刻真正获得了自由。(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全国首条十二车道改扩建高速公路加速推进
2025-04-14 22:34:00
灞桥区席王中心小学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2025-04-14 20:03:00
4月14日《山东省海洋预报》:黄海北部将有2.0-3.0m的中浪到大浪;黄海中部将有3.0-4.5m的大浪到巨浪;渤海将有2.5-1.5m的大浪到中浪
2025-04-13 17:30:00
漂流长江男子开始挑战黄河:出发30公里发现一具遗体
2025-04-13 15:00:00
大风来袭!济南这些景区临时闭园、活动暂停 | 新黄河一图
2025-04-11 1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