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21:00
来源:农民日报
普洱茶素来是云南茶的骄傲,论标准、话品牌堪称一流;但说产业、道产值,却与国内部分传统茶叶主产省存在差距。技术短板、加工粗放、市场开发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产业发展,而科技创新正成为破局关键。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深挖民族茶文化,推动产业升级,抢抓电商机遇,培育新消费场景,走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赋能:兼容并蓄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饮茶习惯,如彝族的罐罐茶、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蒸茶、白族的三道茶……每种习惯不仅寄托着人们对茶的喜爱,还承载着独有的茶文化。
入夜,普洱市思茅区城北的茶马古城里灯火阑珊,游客们悠然自得。在一家名为“火塘煮水”的小店里,服务员宋俊蓉一边演示,一边为茶客讲解普洱七道茶的冲泡、品尝方法。
第一道凤凰衔香,第二道人生百味,第三道自然之韵,第四道静水留深,彰显文化韵味;第五道祛湿,第六道提气,第七道驱寒,突显实用。这七道茶入口,已远远超越了作为饮品的一杯茶本身的价值。
茶文化带来的经济价值,正不断地被释放出来。近年来,普洱市充分挖掘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创新推出“旅游+茶”“人文+茶”文旅体验,打造“茶藏古今·道通天下”茶文化品牌,同时将茶文化融入城市空间规划,推广“无界茶生活”,打造“第二茶世”“火塘煮水”等新式茶空间300余家,品味茶文化逐渐成为普洱生活新风尚。
茶文旅之路正是近几年文化赋能茶产业的创新之一。云南茶文化底蕴深厚,持续挖掘,不断创新。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游客。这里世居的布朗族、傣族等创造出的以种茶、制茶、售茶、吃茶、饮茶、祭茶、护茶为主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体验景迈山茶文旅的重要内容。
文化赋能,正在让云南茶开出新的“花”。如今,云南各地正大力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西双版纳州谋划了古茶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临沧市积极打造昔归、冰岛、滇红等茶文旅路线,不少茶产区已不再是简单地卖茶叶,而是推广茶文化、茶生活。
升级:全链标准铸就云茶品质标杆
喝出茶文化离不开茶的好品质。入口的东西,消费者首先看重的还是安全和口感。前两年,“九块九包邮”的冰岛茶、老班章“横行”电商平台。这一市场乱象背后,伤害的是云南茶的信誉,暴露的是加工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短板。
如今,这一短板正在被补齐。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目前,已累计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5000余个,全省规范化茶叶初制所达50%以上,全省2024年常规抽样检查的230个茶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100%。
除此之外,云南还在加大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度,通过建设全链标准,提升茶叶规范、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水平。
2024年,农夫山泉在普洱市、临沧市开建5家烘青茶现代化加工厂;“茶百道”与临沧市凤庆县签署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云南本土茶企龙头也在努力向“新”前行。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已建有国际先进的智能化红茶生产线6条、名优茶生产线10条以及全自动化拼配流水线4条,年产能达2万吨,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国际雨林联盟RA认证、欧盟、美国和日本有机茶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昌宁红”成为全国首家进入德国和波兰超市销售的品牌茶。
针对电商平台发展的问题,云南不少地方也在积极探索与创新,努力让消费者购买的每一款茶都货真价实。
2023年,临沧市双江县政府授权县属国有企业与市场技术团队合作开通运营“中国·双江冰岛茶荟”平台,通过“监管前置”“九步选品法”(发布选品公告、企业送品登记备选、备选品一次询价、市场监管标签标识审查、溯源专家组品评推荐、推荐品二次询价、拟选品提交小组审定、选定品留样展示、选定品排品上播)等方式,提升产品品质。
“截至今年3月31日,平台累计直播318场次,共成交22.7万单,成交11.6万人次,成交额达10144万元;平均退货率为9.12%,远低于同行业直播间的平均退货率,累积粉丝数15.5万人。”平台负责人周琦说。
驱动:良种良法创新引领绿色转型
好茶首先是种出来的,就像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为这台“发动机”点火的是科技,是茶叶种植端的良种、良法。
走进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的云南省普洱茶树种质资源圃,一株株茶树正萌发新绿。这里收集保存有2127份茶树品种资源,包括古茶树及濒危品种、野生茶品种、特异茶品种等。多年来,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院已选育、繁育了大叶种无性系良种苗木2.6万余株,在云南省示范推广130万亩。
云南省普洱茶树种质资源圃相关负责人介绍,种质资源圃培育的“雪芽100号”已经成为云南省级主推优良茶树品种。此外,仿古茶园改造技术和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被列为省级主推技术。
优良的品种和科学的茶园管护技术,为云南茶产业向绿色、生态、有机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云南全省绿色有机茶园面积294.5万亩,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89万亩,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的有机之路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如今,茶园里又增添了不少现代科技元素。例如,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配备了虫情监测、气象监测设备和可视化摄像头,实现环境数据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建立云南首个有机茶产业科技小院,加速科技创新。
通过多年坚持有机化发展,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已建立起从鲜叶到产品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当然,现代科技不只运用在种植环节,绿色转型不只停留在种植端。早在2022年,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就自主设计并建成了静电质选联装生产线、自动压饼生产线。这标志着大数据赋能普洱茶行业,实现了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监控,推动了产业由单点机械化向全链智能化升级,为行业绿色制造与智能生产提供示范。
云南省茶产业工作组组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创新“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主体提需求,州市县凝练,省级“张榜”,科研院校和企业“揭榜”,整合各方科技力量,解决关键瓶颈问题。(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