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2:28:00
从设计到底层架构,大众正以系统性重构重启中国竞争力
文|王木
在2025上海车展开幕前夕,大众汽车品牌率先亮出三张重磅“王牌”——ID. AURA、ID. ERA 和 ID. EVO 三款概念车。这不仅是一场新车秀场的预演,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战略表达。作为大众“在中国,为中国”深化阶段的最新成果,这三款新车全面承载了大众中国DNA的最新理解与落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产品的背后,是大众汽车面对中国市场深度变迁做出的系统性应答。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和审美风向正在重塑用户价值体系。对此,大众并未试图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市场的门,而是因地制宜,借助三家合资企业各自定位的差异化,精准回应中国消费者日益多元的出行需求。
聚焦紧凑级电动车市场,由一汽-大众推出的ID. AURA首当其冲,率先展现了“亲民高智”的设计逻辑。
据悉,这款纯电掀背轿车以中国专属CMP平台与CEA电子架构为基础打造,在维持高效空间利用的同时,提供了更为敏捷的智能交互体验。车身线条流畅,极大地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效率,搭配流畅肩线与前卫灯组设计,传递出低调而富有力量感的气质。
此外,在AI语音助手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加持下,ID. AURA不仅重新定义了紧凑级电动车的价值锚点,同时也让大众品牌的技术平权理念得到了更加具象的呈现。
从年轻家庭延伸至高端出行,ID. ERA的登场显得更具体系纵深感。这款上汽大众旗下的增程式全尺寸SUV,不仅是大众品牌首次尝试的增程技术落地,也是一种试图在技术选择上做出“主动而平衡”判断的体现。
通过主动进气系统优化内燃机发电效率,并实现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ID. ERA既回应了城市通勤对电动化体验的高期待,又能兼顾长途驾驶的能源补给焦虑。内部空间则围绕豪华与私享展开设计,六座行政布局、女王副驾与创新交互屏系统,共同塑造出面向中高端市场的驾乘新范式。
而当大众试图拓展边界,进入情绪表达与个性化场景时,大众安徽的ID. EVO无疑扮演了先锋角色。
相较于功能导向的前两款产品,ID. EVO更强调视觉张力与使用场景的延展性。它采用短前悬、长后悬的独特比例,结合雕刻感外观与黄金灯带细节,将设计语言推至情感表达的高度。内饰更是跳脱常规车舱概念,围绕“移动客厅”打造高适配性的多场景空间。
3米以上轴距、高级按摩座椅、隐藏出风口、车载冰箱,以及AI拟人助手与Gen X方向盘的组合,不仅让ID. EVO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高集成度,更构建出一个“有感知、有温度”的智能出行舱室。
纵观这三款概念车,其“异中求同”显而易见。而在设计差异的背后,则是大众品牌正将其全球设计哲学进行“本地化深耕”的尝试。
以2024年推出的ID. CODE为起点,大众明确提出中国市场需要的不只是引进车型,而是一套拥有“活力、出众、灵感”的定制化设计原则。
“大众设计的每一步,都是对用户生活方式变化的深度回应。”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表示:“我们不是简单满足需求,而是试图走在用户需求觉醒的前端。”
业内人士指出,从产业周期的角度看,大众三款概念车的集体登场,并不仅仅是新平台与新技术的试水,更是大众合资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在新势力主导的智能化浪潮中,传统车企必须重新建立技术壁垒与用户连接方式,大众选择以产品组合的形式,统一输出“平台思维”与“设计立场”,重新构筑与中国用户的关系黏性。
据大众透露,未来三年,其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30款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和智能平台的新车型。这背后,是对“价值先于销量”的战略坚守,也是对全球资源持续下注中国市场的明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