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0 16:55:41
史书关于朱棡的记载多源于三次编修经过朱棣系统性篡改的《明太祖实录》,《奉天靖难记》更是朱棣为了宣扬夺位合法性编撰的故事书,文中对太子、晋王多有诋毁,把自己塑造成有勇有谋、人畜无害的好弟弟,朱元璋早就中意他了。
历史上的朱棡貌似就是多智而残暴处处比不上朱棣,可真的是这样吗?
笔者不会否定明成祖的文治武功,晋王也不是什么完美人物,只是想从史书的蛛丝马迹中还原一位更为真实的朱棡。
朱棡,生于至正十八年(1358)十一月十八日,是明太祖朱元璋嫡三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是同胞兄弟,野史说三人为李淑妃所生,这里不细究。
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朱元璋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实其中,征召四方名儒学者教授太子诸王,朱棡从师于宋濂,后跟随杜环学习书法。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
诏天下曰:“朕荷天地百神之佑,祖宗之灵.....曩者,命大将军徐达统率诸将,以定中原,不二年间,海宇清肃,虏遁沙漠。大统既正,黎庶靖安,欲先论武功,以行爵赏...”
同时封建诸王:
“昔君天下者,禄及有德,贵子必王....第三子棡,今命尔为晋王,分茅胙土,岂易事哉....於戏!勤民奉天,藩辅帝室,允执厥中,则永膺多福。”
朱棡作为嫡三子受封晋王仅次于秦,历代最尊贵的王爵,莫过于秦晋二国,司马炎曾封晋王,杨广为晋王,宋太宗赵光义在潜邸时的爵位也是晋王,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棡给予了厚望。
洪武五年二月,命山西行中书省在太原营建晋王府。洪武六年八月,朱棡十五岁,册封晋王左傅太原卫都指挥使(永平侯)谢成之女为晋王妃。
朱棡虽贵为皇子亲王,可摊上朱元璋这种老爹也是一刻不得清闲。
洪武八年四月戊申,晋王嫡长子朱济禧出生,这年九月,太子便奉命携秦王晋王楚王,侄孙靖江王前往中都演练武事。
洪武九年二月庚子,晋王再次与秦王燕王前往凤阳,体验民间疾苦,由皇太子率领祭祀开国功臣,为就藩做准备,此时朱棡十八岁,史载他修目美髯,顾盼有威仪,多智数。
剧中就是这年晋王与燕王进行了一次比试,燕王朱棣身先士卒,却被晋王一箭射中,马儿受到惊吓跌倒,朱棣依然徒步拼杀,最终夺得晋王帅旗。
朱标率领大家为朱棣庆贺,朱棡十分嫉妒耻于失败,向士兵发火打碎了茶杯。
从上面的事情能看出朱棡过于孤傲,不甘心失败,行事也颇为急躁。洪武九年(1376)五月晋王妃谢氏病逝,辍朝三日。
十月,晋王再次前往凤阳操练兵马,洪武十一年三月壬午,晋王之国太原,统领三护卫三千二百八十一人。
朱元璋十分上心,因为晋王妃早逝,特地留下孙子在宫内由马皇后照看,还亲自安排东宫的属官桂良彦为晋王右傅,希望他可以出入规谏,使王亲正士远小人。
甲午,前晋王济禧奏:“臣晋恭王嫡长子,幼失慈母。仰荷皇祖太祖高皇帝、皇祖妣孝慈高皇后躬垂教育,祗于成立。”
一番安排妥当,临行前朱元璋特意叮嘱朱棡,“太原之民困于前元弊政久矣,又尝出力馈饷,以供我师,勤劳憔悴,吾未尝不矜怜之。尔之国,务爱养生息,勿复以不急之役扰之,其体吾意。”
老父亲苦口婆心半天,朱棡是一句没听进去,这不在半路就出岔子了。因为嫌弃饭菜不好吃,朱棡就鞭打自己的厨子,朱元璋闻之大怒,赶紧写敕书命人快马追上晋王,好好教育他一番,朱棡领略到父亲的消息之灵通后,多有收敛。
就籓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驰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他是志大才疏被朱元璋手把手指导的塞王,还是意图谋反残暴的奸佞小人?
《太祖皇帝钦录》是清宫收藏的明代抄本原件,书中记录了洪武十一年到三十一年的106件圣旨,其中96件是由朱元璋亲自传达给晋王的敕谕或密旨,十分口语化。
史家认为此书出自晋王府长史司档案,早于朱棣修改的《明太祖实录》,其中很多《明史》《明实录》没有记载或篡改的地方,是补充明初历史重要的一手资料。
朱棣夺位后在宣扬其正统性的《奉天靖难记》中曾这么记载晋王:
“时晋王闻太子失太子意,私以为储位有望,间语人曰,异日大位,次及当我。遂僭乘舆法物,藏于五台山....大怒,召晋王谴责之,晋王见太子,乞为解释,太子日:“尔所为者,父皇焉得知?此自燕王发之也。”晋王信其言,由是渐生嫌隙。 ”
意思说有一天朱棡不知道哪里听的小道消息,朱元璋马上要废太子了,于是开始私下准备正位东宫。
后来朱元璋得知后狠狠处罚了晋王,朱棡委屈啊,就找太子解释,朱标则告诉他,都是四弟在父皇那边诋毁你,晋王于是与燕王交恶。有一次晋王燕王同时回京朝觐,朱棣路上染上风寒,朱棡就在上朝时一直嘲讽,想激怒朱棣,让朱棣赶紧病重而死。
朱棡还常给朱标写信说燕王谋逆,太子看后很生气,朱棣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太子很无奈:“我谨慎侍奉兄长,自认为没有过失,大哥怎么会相信三哥的虚妄之言呢?”,然而太子根本不听,更讨厌朱棣了。
晋王不仅与太子交好,还结交朝臣为他造势,日夜派出细作搜寻朱棣的过错,交给朱标。
在《奉天靖难记》中,用朱棡和朱标经常联合陷害朱棣的丑态来衬托朱棣的友爱恭让、迫不得已。而《太祖皇帝钦录》收录了多条朱元璋斥责藩王不法的圣旨,并没有朱棡意图谋反一事。
朱棣后来觉得这些黑料自己读了都不信,皇位已经稳固,因此在《明太祖实录》中多数删去,只说了朱棡“顾盼有威容,多智数,至是以疾薨 ,上哀痛辍朝三日”,将晋王的功绩与诋毁一同抹除。
《奉天靖难记》中还说朱棡性情猜忌,荒淫无度,丑声日闻于外,又好弄兵,擅杀人。有一天闲来无事,便带军马包围村落以屠无辜百姓为乐,还饲养恶犬吃人,死者甚重,臣僚如敢进谏,即挝杀之。
清修《明史》也采纳了《奉天靖难记》中的故事:
“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二十四年,太子巡陕西归,冈随来朝,敕归籓。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
历史可以篡改,但不可能毫无痕迹,如果细读史料并参考《太祖皇帝钦录》就能发现很多漏洞。
朱元璋对朱棡的要求非常细致,大到出塞征战,小至如何筑城,养马都要亲自指导。朱棡犯小错误都会被责备,荒废军务也要下旨斥责,那么滥杀与谋反那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见朱元璋的谕旨呢?
“说与晋王知道,将都司军马于天城屯营,王亲自前往提调,不必行远路,一日止行四十里,一程一程,预先盖下你歇息的房屋,军人放马时就打草,到晚军挑一担,马驮一担,军一担六十斤草,马驮二百斤....”
又如洪武二十三年,朱棡因操练不足被左副都御史袁泰弹劾,他很生气就写信向左都御史詹徽,兵部尚书茹常请求帮助。
锦衣卫将朱棡结交朝臣,方式还如此愚蠢的事汇报给朱元璋,老朱是又生气又担心:
说与第三子知道,古今有智谋人,不如此泄机,俗话说,机事不密则害身,你如今放肆写书与詹茹,甚是不才。你根机浅露,轻薄妄言,今观尔胡说,即老父在还可使尔保守其国,他日兄长继位.....
接着画风一转,批评朱棡:
“尔往日军士不操练,甲仗不整,如尔兄秦,为妇人所迷.....如尔再不深谋远虑,将必不能尽善尽美,老父略说大意,观尔心智,尚不能周知。”
洪武三十年,晋王出塞孤军深入,朱元璋又批评他鲁莽冒进,易中埋伏。
朱棡是典型小错不断,大事不犯的糊涂虫,而非代王鲁王周王秦王这些骄横跋扈之辈。
而朱元璋要给朱棡定罪,幸亏朱标求情的故事,根本就是借鉴的秦王不法模板,详细可以了解我前面写的朱樉夫妇一文。
通过《明太祖实录》《钦录》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朱棡确实跟随朱标一起回京,但并非是因犯法被缉拿,而是参加其子的婚礼,洪武二十五年二月,朱棡就返回太原,根本不存在朱棣诋毁的事情。
“十二月乙卯 ,册颍国公傅友德女为晋世子济禧妃 ,册日:朕君天下 ,封诸子为王 ,王嫡长子立为世子,必选贤女以为之配。今朕第三子晋王棡嫡长子济禧,年已长成,尔傅氏贤明恭谨,宜以缔姻,兹特授以金册,立尔为晋世子妃。”
朱棡所节制的兵马多于朱棣,定远侯王弼往山西练兵,敕弼以山西兵听晋王节制。命河南都指挥使司中都留守司从雄武侯周武北征,听晋王节制。《钦录》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说:
“舍人冯谦,内使黄十三钦赍制谕晋王:将总兵官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有德所统马步兵点视....诸公侯悉听节制。”
朱棡经常讨伐招降虏将,洪武二十一年正月,故元四大王势孤穷蹙,至是诣晋王府降,遣人送京师。
降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是洪武朝的一场重头戏。《山河月明》中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晋王燕王为左右副将,朱棣不听节制孤军深入漠北,最终收降乃儿不花。
这个剧情就是出自《奉天靖难记》,朱棣毫无羞耻地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还抹黑太子晋王。
洪武二十五年春,上率师北出....获乃儿不花及男女数万口,羊马无数。晋王忌上有功,遣人报太子言,上不听约束......太子又诬陷燕王得到虏马珍宝据为己有,太祖不听,大喜曰:“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
《明太祖实录》则详细描述了燕王如何算无遗策,降服乃儿不花的过程,还指出朱棣建功立业的同时,朱棡在大兴土木筑城,被遣使责备。朱元璋夸赞燕王出塞振扬威武,御备胡寇,深入虏庭,扫清沙漠,尔晋王出塞却不见虏而还。
降服乃儿不花后,朱元璋赏赐燕王一百万钞,史官们运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故意抹去晋王的功绩,当检索《实录》时发现了一个漏洞,洪武二十三年三月十四日,赐晋王一百万锭。
这时还在出征的路上怎么会未卜先知提前奖赏晋王?哪有未见其功先领封赏的道理,很显然这是史官故意将这条提前记载了,真实情况是晋王也大获全胜,朱元璋大喜重赏朱棡。
查阅《太祖皇帝钦录》还发现了一条《实录》中没有记载的信息,就是晋王为什么向太子报告燕王不听节制呢?很无厘头,原来此次北征是太子亲自部署的:
“洪武二十三年二月十日,说与晋王知道,山西原调出征马步官军,若不曾启程,休起......即目东宫出来,点视城池。应有官军,都在附近平野处迎接,要马多势大。”
这样就能说得通了,晋王班师是去迎接太子而非胆小畏惧,晋王筑城也是朱元璋要求的而非劳民兴师。
朱棣为了矮化三哥彰显自己天命所归,真是苦心积虑。现存“蜀秀才”朱椿的《献园睿制集》中有《与晋府书》一文:
“奉兄晋王殿下,闻吾兄钦奉父皇威命,北讨遗孽....亦吾兄慰抚之有方也...”
朱椿远在四川,消息如何得知?肯定从邸报上看到的,朝廷报捷说了晋王北征有功,朱椿这才写信庆贺,如果晋王胆小返回还被训斥,朱椿这么祝贺是自讨无趣吗?
朱椿为什么不向燕王祝贺他降服乃儿不花呢?通过种种细节来看,所谓燕王肃清沙漠不过是朱棣篡位后粉饰的谎言罢了。
《山河月明》中燕王朱棣掌锦衣卫事,替朱元璋办妥了不少案子。历史上应该是晋王,然而《明实录》《明史》中都没有记载朱棡的作用,但《钦录》将具体过程保存下来了。
朱棡早先就替朱元璋办了很多事,如洪武二十年九月初九,舍人韩玉赍圣旨来:“你去对殿下说,重罪的钉来,轻罪的就在那废了,钦此”,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内使杨保钦奉圣旨:“你去山西讨鹰狗来,养鹰狗的人重赏二十锭,教王亲自拨来”
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十三日,于西宫钦奉圣旨:“今后但有恶人,不问是谁,拿住便废了,钦此”,洪武二十六年三月遣内使黄十三赍奉圣旨交代晋王:“功臣作乱得多,马军出塞,尔亲自领至塞上...队伍内胡人,用心提备”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恐怕无法驾驭蓝玉等太子班底的功臣宿将们,仅过了八个月的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元璋炮制蓝玉“逆党”案,诛杀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一万五千多人。
那朱元璋是如何将手握重兵的大将一网打尽的呢?诸位勋贵面对屠刀竟然没有一点反抗?其实朱棣毫不知情,晋王朱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稳准狠地秘密抓捕了多位领兵的功臣,并送往南京处置。
朱元璋对朱标外的儿子里最信任的就是朱棡,册立完皇太孙,就打发勋贵前往山西练兵,来回调动让他们疲于奔命。
然后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突然传锦衣卫百户郝进给晋王下达密旨:
“蓝总兵通着府军前卫指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造反凌迟了。着王那里差的当人同郝进去将会宁侯并他的儿子都凌迟了,家人成丁的, 也废了,妇女交与晋府配军......东胜军马多,好生机密, 着那里不要出号令。钦此。”
朱棡接到命令,立刻行动,将多名指挥使及会宁侯张温父子全部抓捕凌迟,家眷配军。此后的三月初五,十三,十七,晋王接连收到密旨,将东莞伯何真,及三十四名指挥使一并抓捕。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承奉刘二哥赍旨前来,提醒晋王功臣意图作乱,让他不要随意出塞,务要深谋远虑。
护卫军马侍立者,更相轮换,一个时辰一班,衣甲不离身,常以千数为定。
二十四日,内使而聂、驸马梅殷赍奉圣旨来:
“说与王知道,将那三个侯砍了,家人男子都砍了,家财与妇女交与王府。五月十四日,又奉徽先伯、安庆侯,这两个都废了。凤翔侯、永平侯,早发回来。钦此。
又令镇抚程鹏赴京回启晋王:“开国公、燕山侯家人男子着王那里都废了,妻小就在那配与人,钦此。”朱元璋能如此快消灭蓝玉勋贵集团,朱棡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前面说了晋王属于有小错但从不犯大错的人,这也是朱元璋重视他的原因。朱棡在蓝玉案后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心中窃喜,小心思就活跃起来了。
比如自己能不能当皇太子?能不能让世子朱济禧成为皇太孙?朱棡会为他这些想法遗恨终身的。
朱济禧是朱雄英夭折后,朱元璋的长孙,比朱允炆还大两岁,自幼丧母由马皇后抚养长大的。
册封完皇太孙,朱元璋就一直催促晋王把儿子领回太原,朱棡都装作看不见。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十七日老朱给朱棡下了最后通牒:
“即目世子长成,令还国父子轮替,尔不才,尔不听父训,留世子于京师,塞上调兵国中且虚,军中无主,今年秋凉,若不取回世子,直贬你到云南。”
晋王还是当做耳旁风,殊不知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晋王的行事,引起了朱元璋疑心,老三会不会等咱死后和勋贵联手夺允炆皇位啊?只好先下手为强了,真是伴君如伴虎。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内使小驴儿将世子朱济禧的启本送到晋王手上,说的是五月初九,朱济禧得到了爷爷圣旨:
你写启本说与你父亲知道,让安陆侯、商都督回来,保证不杀他们,外公和凤翔侯也没事,一起回京就是。西凉侯是蓝玉党,但莫让他知道,不要枷他,好生般送到南京自有处置,钦此。
前面说好的岳父没事,可朱元璋终究是食言了,先把谢成、傅有德哄骗到南京,洪武二十七年,便无故赐死颖国公傅有德和永平侯谢成,斩草还需除根,为了彻底断绝朱棡念想,当年二月十五日,连永平侯的侄子一并赐死。
虽然非常宠爱老三,有谆谆教导,也有严厉批评,器重爱护之情溢于言表。但江山只能给老大家坐,老朱活一天,不论是朱棡还是朱棣谁都别想染指皇位。
朱棡想不明白,自己对父皇吩咐的事都尽心尽力去办,最后却因一点猜疑与潜在危险,就能诛灭他的亲族,至此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一病不起。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朱棡因病薨逝,年仅41岁,谥号曰恭。朱元璋悲痛欲绝亲自书写祭文,三个月后便随之驾崩了。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既过能改曰恭
蓝玉案后,朝中已经没有了威胁,地方上秦晋相互制衡,可保皇太孙无忧矣,朱元璋满意的笑了。
千算万算,朱元璋都没想到年富力强的老三竟然走在自己前面,可七十多岁垂垂老矣的他已无可奈何,燕王已无人节制,内讧不可避免。
如果朱棡活着朱棣还有机会靖难成功吗?绝对不可能,燕、晋失睦,而晋王节制沿边军马,一直肩负着监视燕王的任务,如果不是因为早薨,朱棣能否起事都未可知,可以直接从山西行都司出兵进攻北平。
就算燕晋皆反,做皇帝的也不会是朱棣了,晋王于才略,于威望,于伦序都在燕王之上。
朱棣是老四,需要树立非他不可的正统性,秦王本身就是废物,只有把老三也打造成负面形象,这个皇位才坐的名正言顺。
毕竟朱棣都编了老朱一直想立他当太子的故事,只有秦王晋王无能,朱元璋才有可能立朱棣“当太子”嘛。
其次二人素有私怨,朱棡受皇太子朱标信任,经常欺负朱棣,进京朝贺时也要讥讽。晋王还命部下采摘燕王的果子,抢夺燕王的羊马,朱棣也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了。
尔为皇妣皇考长孙,钟爱尤笃
嗣晋王朱济禧是朱元璋长孙,从小生活在宫中与建文帝交好,永乐十二年,朱棣利用晋府内讧,直接削除朱济禧王爵,废为庶人。
晋王虽不是文武兼备,但也中规中矩,在边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朱元璋的重要倚重与底气,这才是他的真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