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53:00
□李蕾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深刻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在红旗渠通水60周年之际,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从红旗渠精神中深挖理论内涵、创新实践载体、强化社会动员,将精神伟力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不竭动力。
深挖精神内核,以理论溯源夯实思想根基。红旗渠诞生于林县人民十年凿渠的壮举,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战天斗地的场景,既是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写照,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鲜活实践。新时代传承红旗渠精神,需从历史维度把握其理论逻辑。
信念坚定是底色。红旗渠修建之初,林县县委立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彰显了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信念。红旗渠的建成,证明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能转化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当前,我们正迈步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只要我们党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就能从容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奋斗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人民立场是根基。红旗渠的每一寸渠壁都凝结着群众智慧,印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理。红旗渠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利工程,更是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心渠”。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仍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走好群众路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斗争精神是动力。面对太行天险,林县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开辟生命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这种品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得以强化,在应对国际变局、突破科技“卡脖子”难题中更具现实意义。正如红旗渠建设者所言:“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新时代的“渠”,可能是生态保护、芯片研发、共同富裕……唯有传承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哲学,方能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红旗渠新篇。
创新实践载体,以学习转化激发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需将精神内核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实践路径。
持续深化研究阐释。通过组织召开理论研讨会、撰写理论文章、采访修渠人等形式,广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红旗渠精神研究,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传承路径,多维度、全方位展示红旗渠精神的魅力。
持续开展培训研学。依托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等,将红旗渠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对党员干部分批次开展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组织青少年到红旗渠精神营地、红旗渠纪念馆等地开展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实地感悟红旗渠精神,从小接受红色教育。
持续做好宣传宣讲。利用公园、广场等文化长廊宣传牌以及公交站牌等固定设施,借助景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立体、直观、生动地宣传红旗渠精神。建强用好“红旗渠精神”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理论宣讲轻骑兵等宣讲队伍,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丰富“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等宣讲形式,深入基层一线持续开展红旗渠精神宣讲。
持续丰富传承载体。做强红色文旅品牌,以红旗渠景区为核心,打造“精神高地、旅游胜地、培训基地、人气旺地”。升级红色经典景区、开发研学路线,吸引全国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精神力量。扎实做好红旗渠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加快红旗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红旗渠精神展示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红旗渠申遗工作,以项目建设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立足时代坐标,以精神传承赋能发展新局。站在红旗渠通水60周年的历史节点,需以更宏阔的视野把握精神传承与时代使命的辩证关系。
服务国家战略。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要将宝贵精神财富与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把“艰苦奋斗”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日夜坚守,把治水智慧升华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中开凿出一条条“新红旗渠”。
应对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更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红旗渠精神中“不畏险难、长期作战”的特质,为抵御内外风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撑。应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就要用红旗渠精神点燃斗志,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做现代化建设的奋勇搏击者,努力成为担得起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骨干栋梁。
推动文明互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也日益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名片。我们要维护好、宣传好、利用好红旗渠精神这座丰碑,深化与国内外媒体的沟通联络,在视频、图文等宣传中凸显红旗渠精神元素,不断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海外影响力,让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焕发时代光芒。
(作者系林州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