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镇平县“四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见实效​ 破除陈规陋习 增强振兴动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08:41:00    

“儿子婚礼省下的3万元,全投进蔬菜大棚了!”近日,镇平县枣园镇辛营村村民辛玉顺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镇平县以“破陋习、树新风”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制度规范、文化浸润和创新激励四项举措,推进移风易俗从政府推动向群众自觉转变。曾经困扰农村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正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婚事新办、孝老爱亲、产业兴旺的新风新貌。

党建引领是镇平县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枣园镇、郭庄回族乡成立由乡党委书记牵头的移风易俗专项小组,100余名党员干部率先签订承诺书,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同时,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社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局面。贾宋镇23个行政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老党员、乡贤担任理事,全程监督婚丧事宜;枣园镇413名党员带头简办婚丧事宜46场,拒绝升学宴28次,以党风促民风,让新风尚在乡村落地生根。

“干部先带头,群众才能跟着走。”镇平县人大代表李润说,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让群众看到了简办的实惠,打消了怕失面子的顾虑。

“彩礼不超6万元、酒席限10桌。”雪枫街道修订的《村规民约》中,这样的“硬标准”清晰明了。如今,镇平县全县22个乡镇(街道)均已完善村规民约,为婚丧礼俗划定刚性边界:遮山镇规定丧事礼金不超200元、丧期控制在3天内;卢医镇通过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让群众人情支出平均减少20%。

“红黑榜”曝光、纪委联动整治、取消违规家庭评优资格……一系列组合拳让制度落地生根。数据显示,枣园镇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45%,户均年减负超千元。群众从“人情债”中解脱出来,省下的资金源源不断投入果蔬种植、家庭养殖等产业,催生出12个特色产业示范户,实现了“减负”与“增收”的双向共赢。

“以前升学宴要摆十几桌,现在集体升学礼上听戏曲、学家训,既热闹又有意义。”侯集镇袁营村村民说起村里的“戏曲惠民扬新风”活动,赞不绝口。依托全县4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镇平县常态化开展戏曲下乡、家风故事会等活动,让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安字营镇评选“好媳妇”“好乡贤”等身边典型,通过“乡村光荣榜”巡回宣讲;枣园镇62户“星级文明户”带动村民参与文体活动超万人次,麻将摊减少80%,文化广场上的欢歌笑语成了常态。

创新激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遮山镇朱岗村试点积分管理,将红白事简办、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体系,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2025年,该镇为15名大学生家庭发放积分奖励3900分,激励学子成才后反哺家乡。目前,全县建成19个“文明积分超市”,累计兑换日用品4200余件,通过“积分换用品、善行攒口碑”的良性循环,推动拆除违建16处、化解矛盾50余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群众正成为新风尚的自觉践行者。

如今的镇平乡村,红白事攀比之风渐息,孝亲敬老蔚然成风,产业发展劲头十足。正如当地群众所言:“移风易俗不仅减轻了负担,更让乡村有了精气神。”这场润物无声的风气变革,正为镇平乡村振兴注入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

全媒体记者 张飞 通讯员 李晓宁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

相关文章
镇平县“四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见实效​ 破除陈规陋习 增强振兴动力
2025-08-12 08:41:00
张国清赶赴甘肃兰州市榆中县指导山洪灾害现场搜救和应急处置工作
2025-08-09 17:09:00
郴州桂阳县:破解300户居民“充电愁”
2025-08-08 11:35:00
渭南葡萄产业园“葡萄大舞台”解锁盛夏新乐趣
2025-07-26 00:22:00
惠州聚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山海共富新图景
2025-07-25 0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