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1:1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涛
农区肉羊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不同区域之间如何协同配合?河南省肉羊产业如何寻求新突破?两场会议有了答案。
第一场,4月11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及企业领军者齐聚确山县,以“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共建农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共商产业破局之策。
第二场,第二天的会议上,围绕建立河南省肉羊产业联盟,我省肉羊品牌、生产、加工、贸易、供应链等相关专家与企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对外和兄弟省份做好资源互补,对内加强产业之间链条整合,共同为我省羊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河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权凯说。
“山河四省”共协作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农产品市场波动频繁,肉羊产业面临进口种源依赖度超60%、智能化设备覆盖率不足30%、产业链价格年波动幅度达20%以上“三重压力”。
中原四省作为全国肉羊产业“压舱石”,存栏量占全国35%、出栏量占40%,各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养殖传统,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养殖模式,肉羊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但“大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
如何寻求破局?会议聚焦种业振兴、智能转型、疫病联防三大攻坚方向,形成了具体行动纲领。
“我们将共建‘中原肉羊种质资源库’,整合鲁西黑头肉羊、黄淮肉羊等地方良种资源,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联合攻关,充分利用好各兄弟省份的优势。”权凯说。
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山东拥有十个肉羊地方品种和四个肉羊培育品种,良种繁育体系完善。山东省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王可在会上表示:“我们计划3年内培育2-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实现核心种源自给率提升至80%。”
在智能转型方面,四省将坚持“物联网+生态养殖”双轮驱动思路,共同推广智能环控系统与精准饲喂设备,努力实现2026年规模化养殖场智能化覆盖率突破50%。
“通过建立‘秸秆饲料化+羊粪还田’生态链,可使养殖成本降低15%,碳排放减少20%。”河北省现代羊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敦伟涛说。
同时在联防联控方面,四省将构建产业链韧性安全网,建立四省疫病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推行“龙头企业保底收购+价格保险”机制。
“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四省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产业集群效应将更加凸显,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肉羊产业带。”山西省羊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任有蛇表示。
产业联盟谱新篇
河南是养羊大省,也是全国五大肉羊主产区之一,因气候温润、饲草秸秆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在我国养羊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省羊饲养量达4371万只,其中, 羊存栏2012万只、出栏2359万只,分别为全国第五和第四。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南肉羊产业也面临着品种改良、养殖技术提升、品牌建设等诸多挑战。
因此,由肉羊产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集群代表、商协会、产业服务机构、院校和专家等共同组成河南省肉羊产业联盟,以此基础整合资源寻求出路。
“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产业带动模式,动员企业将产能下沉至乡村,着力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产业联盟式、集群式、数智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权凯说。
据了解,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围绕产业研究、资源整合、人才培育、乡村振兴、政策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以产业研究为例,联盟将全面摸排我省肉羊产业上下游企业分布、产能、用工及数字化水平等,建立动态数据库和产业链图谱,为打造河南肉羊数字化中台、对行业企业分类评级定星和行业黑名单等做好数据支撑。
“在乡村振兴上,联盟将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参与肉羊产业模式,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动肉羊产业进一步向乡村下沉,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河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畜牧师、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站长、省科技特派员王献伟说。
在品牌提升上,联盟将建立河南肉羊溯源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产业,打造河南肉羊优势品牌,实现我省从肉羊大省向肉羊强省的转变。
“河南省肉羊产业联盟的成立,对于促进河南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权凯表示,在联盟的引领下,河南肉羊产业有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保障国家肉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