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潍”来·看未来媒体行丨探访潍坊市博物馆,解码文化传承与创新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7:38:00    

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梁小童 潍坊报道

4月20日,“向‘潍’来·看未来”2025全国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行活动走进潍坊市博物馆。近百家媒体的130余名记者深入馆内各个展厅,探寻这座城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独特魅力,感受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

“与潍坊象对话”:一场跨越20万年的时空之旅

潍坊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集教育研究、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下设有十笏园博物馆、风筝博物馆两大专题展馆,年均接待观众逾200万人次,形成“一馆两翼”的文化格局。

中心馆区现有展示潍坊象体型结构、生活习性和生产环境的“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展示郑板桥“廉政勤政、爱民为民”的“竹影兰风——郑板桥特展”,以及展现陈介祺在金石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卓越成就的“金石华岳——陈介祺特展”等多个展览。馆藏文物9万余件,其中距今二十万年的猛犸象新种潍坊象化石、体现东夷文明鸟图腾崇拜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红褐陶鬶、展现明清潍坊区域文人艺术传承的《棠梓清芬》书画册、见证板桥先生清廉为政的郑燮撰书《修城记》墨迹及碑刻,被誉为四大镇馆之宝。

走进潍坊象化石展展厅,一座肩高4.83米、体长8.50米的巨型猛犸象骨架矗立眼前,门齿如弯月直指苍穹。这是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最大象化石——潍坊象,也是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新种。

据介绍,潍坊象于1979年3月在潍县望留公社(今属潍坊市潍城区)被发现。后经详细考证,它生存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代表了比南方象更为进步的猛犸象属晚期的一个新种类。因此,中国科学院以“潍坊象”来命名这个新种属。

记者看到,展柜中陈列着保存完好的门齿、臼齿、头骨和股骨等化石,这些历经沧桑的化石经科学复原后,拼凑出潍坊象的雄伟身姿。

九派新闻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在触摸象化石时,仿佛能听见远古的呼吸。这场展览不仅是化石的陈列,更是一场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从村民偶然发现到全球瞩目,潍坊象的故事印证:一座城市的文明厚度,不仅在于当下的创造,更在于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

从展柜到生活:文创让文物“走出””博物馆

在潍坊机场候机厅,记者偶遇了一场特殊的“文化快闪”:憨态可掬的“潍坊象祥祥”毛绒玩偶、以清代仙鹤补子为灵感设计的真丝丝巾、印有博物馆建筑的吊坠冰箱贴……这些潍坊市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让匆匆旅人放慢脚步,与历史撞个满怀。

同样的“穿越感”,记者们在潍坊市博物馆又一次感受了。在博物馆文创展区的货架上,潍坊象系列文创被游客争相选购。“特别可爱,而且种类也很多。”一位游客说,孩子一进博物馆就喜欢上了潍坊象冰箱贴。工作人员介绍,节假日期间博物馆文创销售火爆,其中“潍坊象”主题产品占比超六成。

中国青年网记者认为,当文物化作丝巾上的纹样、玩偶的笑容,历史便不再是冰冷的展品。文创架起的这座桥,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血脉相连。不禁让人对“真正的传承,是在人间烟火中生生不息的呼吸”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从20万年前的猛犸象群到今日的文创风潮,潍坊市博物馆正书写着一部“双城记”——既是古老文明的守护者,又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激活城市活力的密码;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未来的孵化器。

当记者们走出展厅,回望那座巍峨的潍坊象骨架,忽然明白: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就藏在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里,藏在每一次出发与抵达的文化邂逅中。

相关文章
北京通州开漕节系列城市活动将举办 首设学术研讨环节
2025-04-22 10:36:00
机器人组团“营业”引爆声量场!产业链频刷进展 分析人士:未来2-3年或为量产关键期
2025-04-22 09:29:00
特朗普施压鲍威尔降息 美股收盘显著下跌
2025-04-22 06:23:00
“记者之家”大学堂 中国新闻奖作品解析实战班圆满收官
2025-04-21 09:34:00
向“潍”来·看未来媒体行丨探访潍坊市博物馆,解码文化传承与创新密码
2025-04-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