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1:24:00
5月23日,“镆铘岛木船舵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会在荣成博物馆召开。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成小林,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吴双成,威海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邵毅参加会议。
据介绍,镆铘岛木船舵于2014年9月在荣成镆铘岛海域由渔民作业时渔网意外挂捞出水。经鉴定为明清时期沙船用大型不平衡舵,通体长7米、重逾2吨,由舵杆、舵柄、搭脑、舵叶以及铁构件等组成,其形制完整、工艺精湛,是研究中国古代海船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修复前
修复后
项目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修复团队针对木船舵表面凝结物附着物、铁构件锈蚀、残缺糟朽等问题,系统实施了清理、脱盐、脱色、加固、补配等保护工作,并量身定制了展示支架,让这件沉睡海底多年的庞然大物重焕生机。
项目负责人白广珍副研究馆员详细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修复路线科学严谨,技术手段合理有效,文物本体稳定性显著提升,历史信息完整保留。成小林指出:“本项目为大型木质航海文物的保护提供了‘山东方案’,其学术价值与示范意义不可估量。”(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晓林 通讯员:练洁 白广珍)